甘肃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落户天水
每日甘肃网8月15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蔚军平 张雨瑶 崔崇】在8月15日“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8月12日,甘肃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正式落户天水南山景区。该基地的设立,是我省法院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标志着甘肃古树名木保护迈入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古树名木是大地书写的历史年轮,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也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科研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被誉为“活文物”“绿色的国宝”。天水市古树名木分布广泛,主要有国槐、柏树、银杏、白皮松等保护树种。天水南山景区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现有“春秋古柏”树龄约2500年,被誉为中国古树“活化石”。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物种、景观、生态资源,今年1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施行,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早在2019年6月,《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就已施行,该条例的公布实施,对加强和规范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有效防止破坏古树名木违法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爱护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司法保护力度,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推动科学保护研究,保护生态文化遗产,由小陇山林区法院牵头,联合天水市住建局、林草局、南山景区服务中心及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等10多家单位在天水南山景区共同设立“小陇山林区法院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根据天水辖区古树名木分布情况,选择树龄较长并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区域设立7处保护点,进行全方位保护。
司法保护基地的建立,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建立定期会商、联席会议和案件移送机制,实现共建单位间资源信息共享。相关单位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普法宣传、巡查巡检、古树修复保护等活动。同时,借助景区的文化旅游影响力,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保护合力,积极探索可复制的“陇法经验”,为全省古树名木筑牢司法保护屏障,让历史文脉、绿色瑰宝在法治沐浴下历久弥新、繁衍生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20日府院联动 为兰州市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 2024年11月14日林草部门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 兰州市10株古树迎“新生”
- 2023年12月07日【图片新闻】卓尼县制定管理措施有效保护古树名木
- 2023年11月16日让万余棵百年古树“老有所养” 兰州公安加强古树名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