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黎明
盛夏时节,漫步在秦安县刘坪镇黄湾村,洁净的巷道蜿蜒伸展,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花香四溢,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笑语盈盈……这个下辖1个自然村、拥有246户1179人的小村庄,正以“1234”创建思路为引领,在省级示范村的创建征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湾村有着“康、黄、高、何、崔、师、张、王”八大姓氏,数百年的聚居史孕育了独特的“和善”文化。黄湾人始终坚守勤劳务实的本分,秉持有事商量的理性,和睦相处。崇德向善的精神早已融入血脉。如今,这份传承成为该村创建省级示范村的文化根基,催生出独具特色的“1234”创建路径,让古老村落绽放新光彩。
据了解,“1234”创建思路主要内容为深入挖掘一个元素(和善黄湾)、始终做到两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全民参与)、着重突出三个优先(生态优先、便民优先、治理优先)、重点打造四个板块(敦亲睦邻、勤劳务实、敢为人先、崇文思源)。
“我们在前期创建的基础上,新修建了一个三和亭,用于老百姓平时纳凉休闲议事的地方,三和亭的寓意就是黄湾村姓氏不同,和睦相处;产业不同,和谐发展;文化底蕴不同,和衷共济。同时,通过打造敦亲睦邻,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崇文思源四个板块,开展省级示范村创建各项工作。”黄湾村第一书记马永胜说。

和善新风拂乡村(资料图)。
走进黄湾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党建引领下,村党组织带领群众深耕2569亩耕地与2204亩果园,让苹果、蜜桃、花椒等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
全民参与是创建工作的鲜明底色。村民们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无偿捐献家中闲置的石磨、瓦片用于景观打造,3万余株冬青、月季在干群合力下扎根沃土。
沿着 2.4公里的入村主干道前行,涂白整齐的行道树与红砖加固的围墙相映成趣。黄湾村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清理乱堆乱放、改造农家小花园、打造特色景观,让乡村变成“一步一景、一处一韵”的大花园。
便民设施的升级让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1.5万平方米硬化巷道告别“雨天泥”,138户无害化厕所改造提升卫生条件,4公里修缮一新的排水沟渠解决积水难题。傍晚时分,16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道,古朴凉亭里老人们闲谈纳凉,新安装的健身器材旁孩子们嬉戏打闹,一幅惬意的乡村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高子航小朋友高兴地说:“我觉得我们村的变化特别大,夏天可以在亭子底下乘凉,下雨的时候可以避雨,还种了很多花草,空气也很清新。”
在治理优先理念指引下,村规民约墙、主题文化墙成为文明新风的传播阵地。“最美婆媳之家”“书香之家”等评选活动激发向善力量,“名校学子风采榜”激励青少年勤学奋进。村民崔大姐说:“现在村里比孝顺、比学习、比干劲的多了,打牌闲聊的少了。”
“敦亲睦邻”板块里,八大姓氏和睦共处的故事被绘制成墙画;“勤劳务实”展区中,老式农具与现代果园机械同台陈列,诉说着黄湾人奋斗的变迁。在“敢为人先”主题区,村民们探索的“果畜循环”模式成了周边村学习的样板;“崇文思源”板块的实物展里,泛黄的奖状与崭新的荣誉证书共同见证乡村文脉的延续。
这些文化板块不仅是景观,更是治理的载体。村民议事会搬进了文化广场,古树底下的“板凳课堂”时常讨论村务要事。村规民约墙、主题文化墙等以图文并茂、实物场景交融的方式立体呈现乡村文化。评选“最美婆媳之家”“书香之家”等,形成“选树一个、带动一片”的治理效应,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浓厚学风浸润每家每户。
如今的黄湾村,千亩果园硕果累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八大姓氏的和睦传承到新时代的全民共建,从生态颜值的提升到文化内涵的深耕,黄湾村以“1234”创建思路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和善”新篇,朝着省级示范村的目标稳步迈进。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30日秦安县兴丰镇:彩椒上色迎丰收 奏响增收“椒”响曲
- 2025年07月30日秦安县云山镇:大棚红尖椒喜获丰收 红火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2025年07月30日秦安县魏店镇:大棚多茬种植赋能乡村振兴
- 2025年07月25日秦安县 民企迸发新活力 投资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