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搬迁绘就幸福新画卷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王琴 马仓仓
阳光普照,万物生辉。走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崭新民居整齐排列,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干净平坦,房前屋后新栽的绿植生机勃勃,老人闲适漫步,孩童嬉戏玩耍……随着胡川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的深入推进,425名山区群众告别了“出门难、隐患多”的困境,在乡镇安置点开启了“出门即街道、就业有门路”的新生活。
“新地方就是好,安全、舒服又便利。”站在胡川镇王安村安置点的新居前,57岁的村民马海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去,他住在山区的土房子里,不仅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生活也十分不便。“现在房子敞亮、设施齐全,出门就是柏油路,孩子上学门口就有公交车,再也不用每天走半小时了。”马海生的话道出了97户搬迁群众的共同心声。
胡川镇地处张家川县西南部,山多川少,地质灾害频发。2024年,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张家川经济开发区胡川园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采用“邻园而建”模式,破解“人产分离”难题,在距离经开区胡川园区1公里范围内建成了胡川、张堡、王安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周边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村卫生室和公交站点等设施,确保群众“出门有路、抬脚上车、就近入学、便利就医”。
“为了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25万元,全力完善安置点水、电、路、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硬化巷道13171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站2座,敷设雨污分流管网3.7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9盏,卫生厕所、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安置点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胡川镇人大主席李强介绍道。
张堡村村民杨六斤也是搬迁受益者之一。推开他家新居的大门,屋内窗明几净、井井有条,客厅、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
“以前一家八口挤在老房子里,现在180平方米的院子、五个卧室,住得宽敞又舒心!”杨六斤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更让他高兴的是,政府不仅解决了住房问题,还为他们谋了新出路。“农闲时,家里人去园区打工,一年能多赚3万元左右,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胡川镇依托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进隆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运营模式,带动30余名搬迁群众通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村集体分红等方式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依托县公共实训基地开展羊肚菌种植、中式面点师等技能培训,推广“以工代赈”模式,解决246名搬迁群众就业问题,确保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从深山到园区,从务农到务工,从“靠山吃山”到“产城融合”,如今,胡川镇生态搬迁点的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融入了新社区、开启了幸福新生活。生态搬迁,搬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也搬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8日礼县祁窑村避险搬迁:从“忧居”到“优居”
- 2025年03月24日【深化“三抓三促”行动】肃北 避险搬迁惠民生
- 2025年02月18日易地安居 幸福扎根——2024年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为民实事任务超额完成
- 2025年02月02日【新春走基层】日子越过越幸福——金塔县金塔镇营泉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