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市县动态

双拐撑起岐黄梦 仁心点亮生命光——记“全国自强模范”马启红

 2025/05/22/ 09:43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吕天军 胡玉虎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吕天军 胡玉虎

  在天水市秦安县,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医者:他以双拐为足,27年如一日跋涉在行医路上;他以仁心为灯,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大爱,诊治超过60万人次,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他就是水市秦安县马启红中医诊所医师马启红。

  近日,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马启红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对他不屈人生与医者担当的最好褒奖。

  命运折翼:在泥泞中种下岐黄梦

  “从小我就深知身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艰难,成为一名中医大夫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选择中医,是因为它能实实在在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这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马启红谈及初心时坚定地说。

  1981年,3岁的他因小儿麻痹症永远失去正常行走能力,沾满泥浆的双拐,成为他与命运抗争的起点。1994年初中毕业后,因行动不便未能进入高中的马启红,在父母支持下踏上拜师之路。为借阅一本《女科歌诀》,他拄着拐杖往返30里山路;在典籍稀缺的年代,他用布条缠紧冻裂的手指抄写医书,眼睛熬红了就用凉水洗把脸继续写。两年间,200余万字的笔记见证了他对中医的执着。199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医院乡村医生进修班,开启对中西医结合的探索。1998年,王窑镇罐岭村三间土坯房里,“马启红中医诊所”正式挂牌。

  悬壶济世:双拐丈量仁心路

  一个雨夜,诊所铁门被拍得“哐哐”作响。“马大夫,我母亲哮喘犯了!”听到焦急的呼喊,马启红立刻摸黑拄起双拐,一头扎进雨幕。27年来,这样的深夜出诊早已成为日常。

  从医以来,马启红以双拐为“足”,坚守乡村诊所,吸引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地患者慕名而来,累计诊治超过60万人次。为攻克医学难题,他曾在自身试验针灸穴位、试服有毒药材。2016年,面对被白血病折磨的患者程芳,马启红郑重许下承诺:“我一定救你!”他连夜翻阅《本草纲目》残卷,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独创“清髓化毒汤”。8年多时间里,他为程芳垫付医药费28万元,往返兰州10余次。  

  “我是马大夫免费治疗的癌症患者。3年前患病后我非常消极,是他鼓励我重拾信心,现在我的病情已好转。”患者梁润红哽咽道。

  秦安县退休干部高霆钧评价:“马启红医德高、境界高,诊疗一丝不苟。他把治好患者当作最大心愿,看到病人康复比谁都高兴。”他创新采用“汤药、食疗、理疗、锻炼、心理疏导”五联疗法,帮助7岁白血病患儿汪瑞重返校园,多年后,汪瑞以全县前50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在他的影响下,儿子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弟弟考取中医药师证,一家三人接力传承岐黄之术。

  大爱无垠:新诊所续写惠民篇章

  “我是残疾人,更知道健康的意义。”2010年起,马启红坚持坐诊与义诊,13年间拄坏7根拐杖、磨破48双布鞋,累计义诊1.2万余人次,减免医药费136万元。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在-15℃的寒风中,连续42天坚守村口卡点,自费熬制并发放1.8万袋“扶正防疫汤”;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创新推出“云诊疗”服务,被村民称为“云端好医生”。他编写《常见病防治手册》,举办460场中医养生培训,12名青年受其感召报考中医专业。

  如今,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诊所落成。新诊所交通便利,配备有200个车位的停车场,解决患者停车难题;明亮的候诊大厅、先进的诊疗室、科学分类的药房,就医环境大幅改善。

  秦安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宋爱宗评价:“马启红佝偻身躯、拄拐行医,却诊治超过60万人次。他还免费救治了17名贫困残疾患者,积极参与公益,是全县1.61万残疾人的榜样。”

  步履不停:向着未来继续前行

  “这份荣誉是激励更是责任。我想告诉残疾人朋友:不必向命运低头,只要努力,我们同样能活出精彩人生。”马启红目光坚定地说。

  未来,他计划提升医疗水平,引进先进设备;编写中医药科普资料,推广中西医结合疗法;持续义诊,帮扶贫困患者;更希望将诊所打造成乡村医生培养基地,为基层医疗注入新力量。

  从“跛脚少年”到“全国自强模范”,马启红用双拐丈量生命厚度,以仁心仁术照亮健康之路,书写了新时代自强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