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天水要闻

振动检测+模拟地震 天水麦积山石窟大规模地震监测台阵建成

 2025/05/15/ 12:05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柴琪 熊伟斌 闫涛

振动检测+模拟地震

麦积山石窟大规模地震监测台阵建成

  每日甘肃网5月15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柴琪 熊伟斌 闫涛】5月8日,麦积山石窟建设完成了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地震监测台阵。新建成的监测台阵,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定期回传,通过三维建模显示,为精准制定抗震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文物的抗震预警提供了保障平台。

  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像麦垛形状一样的崖体构造,既是艺术奇观,也是抗震薄弱点。221个高悬于山体的洞窟,依托1.5公里长的悬空栈道连接起来,最高的栈道距离地面超过70米。

  “我们依托麦积山石窟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已有的200多个地震监测台站,以及麦积山崖体上布设的6个地震强监测台站,形成了完善的石窟监测网络,可以为麦积山石窟景区及石窟提供及时有效的地震预警服务,密集的监测网络可以为石窟周边地震及其他震动进行实时监测。最主要是我们在石窟布设的监测台站,可以为下一步石窟保护及加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甘肃省地震局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卫东说。

  新建好的石窟地震监测台阵,主要的功能是地震监测和预警。在石窟的日常保护中,地震局还有一套专门的仪器——节点地震仪,工作人员使用这套仪器,定期对石窟栈道和山体做振动检测,为的就是发现石窟文物的细节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性保护。也就是说,监测台阵是科技防灾,而振动检测则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文物。使用节点地震仪,对石窟栈道和山体做振动检测,通过分析得来的数据,就能获得不同部位的振动特性。同时,运用损伤识别技术,及时定位栈道损伤的部分,可以精确到毫米级,为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方案和指导。

  甘肃省地震局副研究员卢育霞说:“它可以做麦积山石窟栈道的损伤检测。麦积山石窟除了文物本体以外,还有很多的附属栈道平台。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属于抗震的薄弱环节,这些破坏也可能是非常隐秘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发现的,通过流动监测就可以识别损伤。”

  麦积山石窟所处的恰恰是地震高烈度区,历史上就曾因地震灾害受到局部破坏。今年初,甘肃省地震局就和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合作,用比照真实文物一比一复刻还原的佛像,做模拟地震测试。获取复刻佛像的抗震参数,为文物抗震设施加固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