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活起来”
——我市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新模式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柴琪 闫涛 郑添冰
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天水市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工作,以独特的“红色基因+传统文化+时代课题”多维叙事,精心打造思政“大课堂”,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之路。
在天水市伏羲庙景区,“寻根伏羲故里,传承人文薪火”主题研学活动正如火如荼。近日,天水市伏羲路逸夫小学的学生们化身“红领巾讲解员”,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伏羲庙的历史传说、文物古迹与伏羲文化。学生李昕懿兴奋地说:“我非常喜欢参加研学实践活动,每一次讲解都是与游客的互动,是知识的传递和文化的交流。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讲好伏羲故事、家乡故事、中国故事。”
伏羲路逸夫小学将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育与伏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研学、武术操、快板、书法绘画展等活动,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该校政教处主任刘海龙介绍:“我们充分挖掘伏羲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整合学校社团活动、校外研学、志愿服务、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家校社共育资源,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浸润在伏羲文化魅力中,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打造特色思政教育品牌。”
在高校层面,天水师范学院同样亮点频出。学校发挥人才与学科优势,建成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展厅,将“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在红色文化VR室和360°沉浸式体验馆内,学生们借助专业软件和设备,沉浸式重温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学生李嘉熙感慨地说:“透过VR体验红军长征等革命场景,我深刻感受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这激励着我在日后学习生活中勤奋进取。”
除创新教学方式外,天水师范学院还全方位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美术学院、司法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开展各类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建军透露:“自2021年至今,我们已累计接待校内外党政机关、事业团体、中小学生等学习参观者超3万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天水陇东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与思政教育引领力。”
天水市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工作中持续发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奏响了思政教育的崭新乐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23日兰州市城关区“5+2”快乐健体行动成果展示暨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开幕
- 2025年04月15日事关中小学招生!兰州市教育局解读热点问题
- 2025年04月15日今年兰州中小学招生政策有三大变化,多孩家庭子女“长幼随学”
- 2025年04月14日从课间十分钟到运动两小时 兰州市中小学生共享“阳光体育大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