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钥”撬动月季产业千万产值
——甘谷“美丽经济”激活乡村造血力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文都 通讯员 何乐
在甘谷县,娇艳绽放的月季不仅是春日里的绚丽风景,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钥匙”。依托科技创新、多元销售与村企深度合作,甘谷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正以“美丽经济”为引擎,驱动群众增收与产业升级,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
近日,记者走进甘谷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薄膜联动温室,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浓郁花香扑面而来。不同品种的月季竞相绽放,红似火焰、粉若云霞、黄如金箔,将温室装扮成色彩斑斓的花海。
近年来,园区坚持“引进+自研”双轮驱动,持续丰富花卉品种矩阵,不仅巩固了“西北最大月季花种群基因库”的行业地位,更推动花卉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
“去年我们引进287个月季新品,同时开展杂交育种,收集10万粒种子,预计培育10余个全新品种。此外,还引入128种草花进行试种,未来将筛选优种规模繁育。”园区经理姚然介绍。随着花卉市场需求升级,园区主动开拓“家庭园艺”新赛道,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多元渠道,将产品线从月季拓展至家庭果树等品类。截至4月中旬,订单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
包装车间内,工作人员正熟练地为发往秦安的城市绿化订单打包月季苗木。新兴镇土桥子村村民康建琴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我在园区已工作3年,每月稳定收入4000元。最近订单火爆,我们连续10天加班送货,还要再忙一周才能完成任务。”
产业兴则乡村旺。自落户六峰镇苍耳王村,园区创新采用“政府固定资产入股+村集体分红”模式,每年为村集体注入5万元红利,带动80余名村民实现“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双份收入。同时,周边260余亩土地被带动种植月季,形成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如今,该产业园已实现年产300万株花卉苗木、年产值1200万元的规模,产品远销青海、新疆、西藏等地。从种质资源创新到销售模式变革,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甘谷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正以创新为笔,在陇原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让“美丽经济”真正转化为群众增收的“幸福密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22日玉门:“戈壁红玛瑙”激活产业新动能
- 2025年04月22日【强信心 看发展】一季度武威市新材料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24%
- 2025年04月22日【强信心 看发展 招商引资拼落地】打造全链条、多业态、现代化农牧产业示范园——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项目建设见闻
- 2025年04月22日秦安:小蜜桃撬动8亿共富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