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杨家湾调蓄水池。本文配图: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马国顺 海晓宁
春日天水,生机盎然。一行行青松翠竹矗立在宽阔的马路旁,一座座古民居建筑群掩映在古色古香的巷道里,一幢幢高楼大厦与一条条商业街区交相辉映。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洋溢着浓郁的烟火气。
引洮入天水,为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带来坚实支撑。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作为天水市城区的供水生命线工程,引一泓清水,滋润秦州大地,泽被百万群众,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修复了区域生态环境,推动了受益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为天水建设百万人口的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送一池碧水
来到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杨家湾村,这里山势渐缓,平坦开阔,从一处堤坝拾级而上,放眼望去,一湖碧水静静镶嵌于山峦环抱中,这就是天水市城区的水源地杨家湾调蓄水池。
水池外围环绕白色围栏,绕湖2.8公里,湖水西面进水口处,波涛汹涌,水花四溅,而湖心水静,宛如碧玉。
“这座水库库容达155万立方米,我们通常蓄水量135万立方米,水深从9.5米、11米到12.5米,这种设计防风浪,水流比较平缓稳定,以便从上游稳定取水,供给下游水厂。”甘肃水投天水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秦州水管站站长冯亮介绍。
展板上,清晰展示了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的输水路线:从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境内的引洮二期四干渠末端取水,经武山县榆盘镇后沿渭河支沟响河沟进入洛门镇,再沿渭河河岸前行进入甘谷县大像山镇马务沟,通过引水隧洞穿越渭河藉河分水岭,进入藉河河谷后沿藉河河岸下行,最后进入秦州区藉口镇的杨家湾调蓄水池,输水到藉口水厂净化后供给城区。
“当时施工难度相当大,钻隧洞、遇到泥沙;埋管线、要避开汛期;一些地方是黄土,遇水软化,开挖沟渠难度较大……”参与工程建设的甘肃水投天水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颉晓峰介绍,“尤其管线压力值高的问题,从榜罗镇到马务沟这一段全长达48公里的压力管线,最高压差达400米,如此长距离、强压力值的工程,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倒虹吸’,如果从这里流出来一根筷子粗的水流,会将1厘米厚的钢管切割掉,可见水压巨大。”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国内知名专家技术齐聚天水,施工单位攻坚克难,扩建引洮二期四干渠后段建筑物共33座,总长35.42公里;新建输(供)水线路97.31公里。工程于2014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全线通水试运行,2023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

天水藉口水厂工作人员检查设备。
解天水之“渴”
杨家湾调蓄水池旁,毗邻天水藉口水厂,水厂主要供给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用水。来到水厂,厂区环境干净整洁,中控室、沉淀池、过滤池、储水池等生产车间分布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走进水厂中控室,通过大屏幕画面,可以监控水厂生产的每道工艺流程。
“洮河水从杨家湾调蓄水池进入水厂后,严格按照工艺生产,格栅间将一些水藻进行截流,然后投入臭氧,进行除臭、除色、除藻预处理。再到两组混合反应沉淀池投加混凝剂,浊度下降后,进入V形滤池进一步过滤。滤池出来后的水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最终进入两组清水池储存,清水池的成品水通过南北两条线供应城市管网。”水厂职工姚慧玲介绍。
“洮河水水质好,一路过来经过不断沉淀,比较干净,我们水厂的污泥排收装置,几乎用不上。生产过程中仅产生少量淤泥,用于厂区种花栽树所需。”运行班班长宋亚军说,水厂供水工作看似简单,但大家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隔一两个小时就要进入车间巡查,为了保证城区日常供水,工作人员每天凌晨3点要提前准备,晚上10点以后要做好调度。
清澈干净的洮河水,经过水厂处理,奔涌向天水城区。
“洮河水甜啊!”秦州区后寨街道中城社区居民吴小平,是位“老天水”,提起吃水的事,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他回忆道:“天水的泉眼多,最早吃的是泉水,但随着城区人口增多和城市建设,泉水渐渐干涸了。后来吃地下水井的自来水,但经常缺水、断水,而且水浑浊、水垢大,我的孙娃经常跑肚……如今吃洮河水,水质干净、没有水垢,孙娃再没有跑肚。”
天水市是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供水水源可供水量严重短缺,间歇性停水、高层断水曾经经常发生,许多居民不得不夜间接水,四处提水。引洮工程通水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天水城乡80万群众的生活用水和二、三产业发展用水问题,供水质量也明显改善。
在秦州区东煜广场商住一条街,临街为天水麻辣烫一条街,热闹红火。小区交付10幢楼,每幢楼25至27层高。“如今有1100多户居民入住,每月用水量达5000至6000吨,这里从来没有停水,洮河水完全满足了居民用水需求。放在以前经常缺水、断水,不敢想。”东煜广场物业客服中心项目经理周斌说。
天水自来水公司总经理李晓天介绍,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平稳、水质达标,累计安全运行63个月。供水量逐年增多,从2019年供水424万立方米,到2024年供水3378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1月底,已累计向天水城区及甘谷县城区供水1.57亿立方米。
助城市发展
优质的洮河水,不仅人饮必要,工业生产也必需。
走进读者集团旗下的天水新华印刷厂,印刷车间生产各类印刷产品。
“我们印刷企业对水质要求很高。”天水新华印刷厂行政科科长宋胜利介绍,尤其是胶印过程中,需要加入润版液,以前用的是水井里的水源,水质差,造成版材损耗大,一块版子仅能印5000张。自从2019年以来用上洮河水后,由于水质好、一块版子能印2万张,节约了三分之一的损耗。
天水市城区居民、工业、生态及其他用水权重为40%∶38%∶22%,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运行后,充足的水源、优良的水质,加速了城市开发,增强了城市发展动力,成为招商引资的优势,也为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布局。
“水,是我们企业生产的‘血脉’,生产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需要大量的水。”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公司动力部部长杜在鹏,带领记者走进动力水处理车间介绍,“通过超滤工艺装置,将纯水进行超滤洗出,可以去掉水里的一些漂浮物;再经过反渗透工艺,对纯水进行一级、二级反渗透清洗,可将水里的镁离子、钙离子去除,最后加工的纯水将去除水里的阴、阳离子,这样高纯度的纯水不再导电,用于芯片生产,提高了芯片生产效率。”
“以前供水紧张,停水导致产能受限,而且水质硬,生产设备的反渗透膜,每个月都要清洗。自从用了洮河水,供水稳定充足,洮河水质软,水中钙镁离子显著减少,现在反渗透膜两个月清洗一次,降低了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产能。”杜在鹏说。
据悉,华天集团2024年生产用水量达336.5万吨,成为天水市企业用水第一大户。企业目前在上海、西安、南京设立分厂,原本一些项目可能落户分厂,但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支撑,企业今年决定在天水投建二号厂房汽车电子芯片专线项目,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引洮济天水,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天水市引洮城区供水工程实现向天水城区供水后,同步置换出了天水市西部水源地14.426平方公里土地,有效缓解了区域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增强了城市宜居性,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1日数字赋能引洮工程“绿色生命线”
- 2025年01月17日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通水运行
- 2023年07月05日引洮工程渭源县北部供水水源置换工程通水
- 2022年10月27日定西推进引洮工程水资源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