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天水要闻

一曲秦腔里的文旅融合新活力

 2025/03/31/ 20: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3月30日电(记者文静)秦腔一响,万人空巷。在甘肃省天水市,一场为期近半个月的西北戏曲荟萃展演于29日晚落下帷幕。来自甘肃省、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家戏曲院团同台“打擂”,轮番献演30多台戏曲经典剧目。

此为西北戏曲荟萃展演现场。新华社发

  台上唱腔嘹亮,台下掌声不断。坐在马扎上的老汉闭眼摇头,手指随梆子声轻叩膝盖;年轻的后生举着手机拍照录像,一些家长则将孩子举过头顶,眺望台上的演出。

  “很多戏迷的‘标配’是一个马扎、一个锅盔、一瓶矿泉水,一坐动辄6、7个小时,过足了戏瘾。”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院长陈永胜说,每每演出结束,观众都舍不得离场,自发万人秦腔大合唱。

在天水市伏羲广场,观众们齐聚一堂,欣赏秦腔汇演。新华社发

  发源于黄土高原的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声音富有穿透力和力量感。秦腔的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多个领域,观众得以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龚佳佳介绍,此次“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系列活动分为西北秦腔汇演、西北地方剧种折子戏展演、戏迷争霸赛和戏曲快闪巡游四个板块,这场戏曲盛宴累计吸引线下71.5万人次参与,线上观看量更是突破2150万人次。

  近年来,“跟着非遗去旅游”正在成为当前旅游新趋势,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新潜力。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星杰介绍,此次汇演期间,当地通过举办“麻辣烫嘉年华”“文创市集”等配套活动,串联戏曲展演、非遗市集和美食体验,打造“观演+消费”模式。

此次汇演期间,天水市举行了特色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受访者供图)

  天水市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汇演期间,天水伏羲庙广场吸引观众71.5万人次,市集销售食品、农产品、文创商品等带动旅游消费近1600万元。“白天游景区、傍晚逛市集、夜间看大戏,既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李星杰说。

  “老技艺”如何玩出“新花样”?此次汇演期间,丰富多样的快闪巡演覆盖了天水伏羲广场、启汉楼、天水古城等文旅地标,将戏曲元素植入街道、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让传统戏曲与市井生活碰撞出新火花。

  春意盎然,玉兰花开香古巷。来自多个剧团的秦腔演员们身着扮相,与夜色玉兰来了一场“艳遇”。髯口装扮的老生大步流星、走在队伍最前头;花旦碎步前行、捻着兰花指赏花;扮相风流的小生撑伞走过,云步轻移。

  “传统亦是潮流。不同扮相的演员呈现出人物的多样性格,移动式的沉浸式演出如同一场戏曲科普,让我再次感受到秦腔艺术的魅力。”来自陕西省渭南市的游客肖女士说。

  据介绍,活动期间,当地文旅部门还发布了“戏曲春满园,自在游天水”五大主题旅游线路,将戏曲展演嵌入天水全域文旅场景。龚佳佳表示,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艺术交流、惠民演出和文旅推广的“组合拳”正在推动传统秦腔艺术拥抱新市场,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焕发新活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