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赵军霞 崔柏璇
位于清水县白沙镇马沟村的食用菌产业园滑子菇种植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金黄色的滑子菇簇拥而生,散发着阵阵清香。工人们熟练地穿梭其中,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滑子菇。
“今年的滑子菇长势特别好,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不少。”该产业园经理巩莉莉笑着说:“市场需求也很旺盛,根本不愁卖。”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该产业园滑子菇种植起步于2023年,起初规模较小,仅在一个大棚里尝试种植。在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下,滑子菇长势喜人,产量可观。试种成功后,2024年园区选择扩大滑子菇大棚种植面积,一次性在25个大棚里投放滑子菇菌棒150万棒。
“从去年11月份开始采摘,预计采摘期还能持续2个月。”巩莉莉介绍,从目前长势来说,每个菌棒可产1.5至2斤左右的鲜货。当天从大棚里采摘下来的滑子菇将进行集中烘干,滑子菇干货主要销往东北地区。目前,产业园种植的150万棒滑子菇,产值达150万元。
在采摘滑子菇的同时,菌棒加工车间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拌料、装袋、高温灭菌、冷却接菌……工人们分工协作,确保产业园不久前接到的200万棒黑木耳菌棒订单能如期出库。
巩莉莉向记者介绍道:“这些黑木耳菌棒在25℃的恒温环境下,静置45天后就可出库。等菌棒下地后,在大棚生长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开始采摘,每个菌棒可持续采摘六七茬,食用菌已成为周边乡镇的特色支柱产业。”
清水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王小军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清水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注入现代科学技术元素,大力发展食用菌人工栽培,坚持立体发展、全链拓展、科技赋能、绿色有机总要求,按照“一园三带、多点支撑”整体布局,以“科技+绿色”双轮驱动高质量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围绕县食用菌核心园,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2024年全县食用菌生产总体量突破2000万棒,总产值达到2亿元。今年挂棒总量预计将达到3000万棒,全县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我们将继续按照园区化发展思路,通过园区补链强链,积极构建全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食用菌从种植生产、初加工向深加工、物流销售、品牌推广、休闲旅游全链条拓展,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小小食用菌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切实把清水县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全省菌业大县。”王小军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4日两当菌菇香飘欧洲
- 2025年02月24日合水县 菌菇飘香“钱”景好 奏响春日“丰收曲”
- 2025年02月17日临泽县:小菌菇撑开“致富伞”
- 2024年12月06日天祝:小菌菇撑起致富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