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峰 赵继红 李斌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生产生活越来越好……走进清水县红堡镇,一幅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渐次铺展。这幅精美的卷轴,每一处着墨都令人赞叹不已,每一次变化都令人倍感欣慰。
近年来,清水县红堡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持续深化“一廊一域一区一带一中心”区域建设,按照“1555”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党建引领这一统揽,划分白驼河流域、后川河流域、小泉峡流域、城郊片带、太坪山区五大片区错位发展,推动粮食安全、食用菌、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二三产业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着力把红堡镇建成全县城区功能承载区、县域交通通道保障区、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区、基层社会治理先行区。
党建引领强效能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红堡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探索出“535”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共建、社会共治、产业共谋、成果共享”的区域联动发展新路径。融合构筑“党建联建”五大片区,充分发挥联合党委作用,全力服务保障红堡生态工业园区、静天高速县城连接线、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建设,主动解决遗留问题,全镇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加健全。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选优配强领头雁,“开门纳贤”吸引26名致富带头人、3名返乡创业青年、5名大学生进入村班子,“田间识马”选育产业一线村干部后备人选124名,“头雁培育”配备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23名,不断为基层党建注入“源头活水”。拓宽重点项目扶持、特色产业示范带动、优势产业抱团发展、集体“三资”盘活、二产三产融合发展五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施中央三部委项目7个、纳入中央预算的以工代赈项目1个,落实产业奖补政策24项,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
产业发展夯根基 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红堡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按照全县产业总体布局,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粮食安全、食用菌、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二三产业5个大产业园,带动发展18个特色小产业园,形成“大园区+小园区”的结构模式,实现了“全镇主导产业清晰、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的目标。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完成3000亩耕地流出整改任务和5.1万亩粮食播种任务,复耕复种撂荒地153亩,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320份,打造冬小麦良繁基地4000亩、千亩蚕豆示范点2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万寿菊3000亩(高产田260亩)、小杂粮6400亩、半夏等中药材3600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1个,改造老旧果园220亩,发展庞公石、粮油、生活用品等加工基地4处。依托产业发展,构建了“衔接资金项目+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把群众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真正让特色产业挑起乡村振兴“大梁”。尤其是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扎实推进“十百千万”(重点发展十村、培育大户百户、规模突破千亩、产量达到万吨)工程,2021年以来新建设施大棚18.9万平方米,成立县级产业协会1家、注册商标2个,牛头河流域食用菌、白驼河流域蔬菜、后川河流域草莓三大特色设施农业片带基本成型,“红宝草莓”产值超过120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乡村建设提颜值 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红堡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联建为牵引,全力打造和美乡村先行区,建成省级示范村7个、县级精品村4个,西城村获评全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示范村,周家村着力创建2024年省级和美乡村。
全域布局、错位发展,推动乡村建设串点成线。以党建联建五大片区为载体,按照“龙头先行、梯次带动”的选村方式,引领产业带的村确定为省级示范村重点建设,其他村通过巷道硬化、人居环境整治等逐步提升,一年一片带、五年全覆盖,全域推进乡村建设。2021年,以西城村为中心村,促进白驼河流域5村党建联建,成功打造“规划统一、基础完善、村容整洁、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示范片带。2022年以蔡湾村为重点,着力打造产城一体、城郊融合发展示范村。2023年以打造“草莓小镇”为牵引,统揽后川河流域片带建设,促进了草莓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以“水墨周家”和美乡村创建为抓手,全面开启小泉峡流域示范片带创建工作,每个片带都有特色亮点村的格局初步形成。
因村施策、分类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位、资源、风貌等特点,找准村庄发展定位,凸显功能和文化特色,对基础设施、整体风貌进行改造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照和美乡村创建标准,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确定实施内容,坚持三个“同步”原则(供水、排水管网同铺设,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同开展,村、户环境同整治),系统化提升基础设施。在提升乡村面貌方面,通过“项目带、群众筹、集体补”的方式,动员引导农户维修改造自家房前院后,布局打造休闲节点,确保村庄整体和谐统一。
社会治理增福祉 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红堡镇以持续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持续抓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积极推广“一键报贫”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12户56人,全面落实到户产业、改厕改灶、美丽庭院“三个全覆盖”工程,风险消除率73.1%。完善党建引领下“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拓展“341”区域协同治理模式,推广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三调对接机制,做细做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日常管控,探索“红堡人说事+”和“四步走”工作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263起。常态化推行“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命名表彰“名家工作室”5个,评树乡风文明先进模范48人,打造特色站点6个,组织开展“甘肃卫视乡村新事记”、“巡回法庭”等系列活动,文明实践更显实效。
如今,这里的环境卫生干净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村村管理有序、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描绘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7月11日清水县金集镇城科村:村里立下“红九条”文明乡风扑面来
- 2024年05月30日清水县:村规民约引风尚 移风易俗润民心
- 2024年04月12日“大棚经济”助力清水乡村振兴
- 2024年01月09日清水县红堡镇西城村获省“和美乡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