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天水要闻

米龙:让家乡的美食香飘“一带一路”

 2024/04/15/ 09:59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王军祥 郭艳秋

米龙:让家乡的美食香飘“一带一路”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王军祥 郭艳秋

  龙年春天,天水麻辣烫火了,在马来西亚开中国餐馆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创业青年米龙急了。在商机面前,米龙急着回到家乡,学习考察天水麻辣烫以及张家川特色美食、小吃的制作技艺。他计划在马来西亚开一家以经营天水麻辣烫和张家川特色小吃为主的饭店,把天水的美食推广到国外。

  米龙在马来西亚主要经营张家川牛肉拉面和烧烤。说起米龙和牛肉面的“一面之缘”,缘于小时候的好奇心,一团面,一揉一抻,做成一碗面,再辅以红油辣椒和新鲜翠绿的蒜苗和香菜,简单而清香。吃着牛肉面长大,米龙对牛肉面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看到家乡的拉面人,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开拉面馆,年少的米龙也萌生了从事牛肉拉面行业的想法。他先是跟随拉面师傅来到武汉的牛肉面馆跑腿当徒弟。经过几年的锻炼,21岁那年,米龙在武汉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牛肉拉面馆,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米龙发现马来西亚人特别喜欢张家川的牛肉拉面,他又有了在马来西亚开牛肉拉面连锁店的念头。米龙带领团队来到马来西亚后,真切感受到了马来西亚人对中国人的热情和对中国餐饮的喜爱。经过多方调研和市场分析,他决定在马来西亚开办一家中餐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与别人合作在马来西亚创立了“中国拉面”和“中国刀削面”两大拉面品牌,并且以连锁的形式发展门店超过80家,同时也吸纳了许多当地人就业。除了面食,他们推出的特色烧烤也深受当地食客喜爱。

  米龙告诉记者:“以前马来西亚当地人都习惯喝咖啡、吃本地的马来菜,现在早餐吃面的话,基本上会想到张家川牛肉拉面,午餐和晚餐也会考虑张家川特色烧烤,所以我们的餐饮店在东南亚以及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新山、槟城、马六甲地区很受欢迎。”在马来西亚创业期间,米龙多次跟随当地华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回国后他自发组织开展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以此来回馈社会。

  谈及这次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米龙认为是麻辣烫丰富的食材、独特的口感、热情的服务得到了食客的认可。天水麻辣烫不仅承载了深厚的饮食文化,更体现了天水人民的朴实热情,麻辣烫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介质。

  “由于马来西亚人的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在外用餐的人比较多,所以以餐饮业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也就成了我们创业的一个初衷。中餐以美味多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所以对当地人来说,到中国餐厅用餐,成了他们一个重要的选择。我为自己能够通过餐饮业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微薄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米龙说。

  记者手记:

  民以食为天。美食带路,联结文化带动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五通”中,民心相通是其他“四通”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而美食在民心相通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采访中,米龙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趣事:自己刚到马来西亚的时候,搭车逛了好长时间都没找到中国人开的饭馆,腹中饥饿的他只好随便走进一家餐厅。在他打开菜单后,才发现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一张图片也没有。因为不懂英文,无法和店员交流,他只好选了菜单中两种中档价位的餐食。在店员诧异的目光中,他满怀期待地等来了自己的午餐——一杯白咖啡和一杯黑咖啡,这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最后米龙只能硬着头皮喝掉了两杯咖啡。这件事也坚定了米龙在马来西亚开中餐馆的决心,希望以后到马来西亚旅游的国人不会再遇到他所遭遇的尴尬。此后,米龙一有时间就苦学马来语和英语,和当地华人交流时所听到的每句话,米龙都用小本子翻译成汉字,死记硬背。半年后,米龙基本上可以和马来西亚人简单对话了。

  马来西亚人吃饭喜欢用手直接抓着吃,米龙刚开始不习惯,后来入乡随俗,他也学着用手抓饭吃。来店里的马来西亚人吃牛肉面时,先是用叉子缠绕着面条吃,再到后来开始使用筷子吃面,这其实也是马来西亚人在学习和融入中国的饮食文化。

  创业是艰辛的。跨越语言障碍,抵达文化交流彼岸,一路走来,米龙以一碗牛肉面为桥梁,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创业精神,传播了中国饮食的深厚文化,在异国他乡用中国美食讲述着“一带一路”的故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