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印象天水

文旅融合助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12/21/ 15:53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王晓馨

擦亮伏羲文化品牌 打造文旅农康产业

文旅融合助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王晓馨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旅游共接待人数2.07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56.27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8.49%、29%;今年前9个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524.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4.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33%,全年预计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了“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文旅融合发展的开门红。

  一组组枯燥的数字因天水文旅人的辛勤努力,而变得生动隽永。近五年来,市文旅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提升文旅发展质量,全市文化旅游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文化旅游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业实现了规模和速度双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为新常态下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公祭伏羲大典
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山旋鼓舞

  建设文旅项目

  丰富文旅内涵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如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给出的答案是:高位推动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有效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及新业态的发展。

  五年来,我市11个文旅项目被列入省领导包抓重大项目,25项文化旅游项目被列入全市重点招商引资储备项目,总投资达534.35亿元,每年落实预算内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95亿元。

  总投资82亿多元的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三馆”新馆建设等10个文旅在建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总投资4.34亿元的秦安县大地湾——陇城古镇——上关明清街文化旅游景区、天水黄河雕漆文化博览园等世行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我市文旅及相关企业数量已达到1000个,专门从事文创产品生产及销售的单位有80多个,产品达100多个大类近2000种,文创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研发水平逐步提升。

《天水千古秀》剧照
文化旅游推介暨优惠政策发布会

  创排优秀作品

  文化惠及群众

  “在剧院里,通过多维度表演空间与历史人物互动,更加直观感受历史、贴近历史,享受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谈起观看《天水千古秀》演出后的感受,天水观众王璐表示“很震撼”,仿佛与祖辈传承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相遇”,美轮美奂。

  2020年,我市首部旅游演艺剧目《天水千古秀》成功首演并实现市场化运作和常态化演出,自首演以来共接待观众29.2万人次,经济收入3772.7万元。

  近五年来,我市创排了《村上春秋》《洞天仙歌》《激流飞渡》《椒乡里的麻辣事》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并荣获“优秀剧目奖”、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大奖、敦煌文艺奖等奖项。 

  此外,我市还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建成街道综合文化站10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7个、“乡村舞台”2491个。为全市1318个行政村配送了价值2636万元的设备,为48个乡镇、69个行政村配送了公共文化一体机等设施设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提档升级。

  在“硬件过硬”的基础上,7家国有文艺团体和13家民营文艺团体常年深入基层演出,实现全市113个乡镇和2491个行政村全覆盖,自2017年至2019年演出场次逐年递增。共争取资金1397万元,在麦积、秦安、张家川3个县区实施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

天水市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天水市图书馆新馆效果图

  致力弘扬传承

  保护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近五年来,我市实施了秦安文庙等9个国保、省保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水帘洞岩体加固、秦州关帝庙等29项国保、省保单位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天水纪信祠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国保单位增加到21处。天水市博物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麦积区博物馆破格晋升为二级馆,大地湾博物馆和清水县、张家川县博物馆成功晋升为三级馆。

  建成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105家,建设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代表性名录项目8项、省级50项、市级14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56人、市级427人,传习所70个,传承基地15个。

伏羲庙游客服务中心效果图
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图

  加大宣传推介

  培育文旅品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不断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向高质量发展,依托全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游和四季游。

  近五年来,我市组团参加了“环西部火车游”主题推广营销活动,开启跨省旅游合作新模式。在新华网、新甘肃、腾讯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天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推出“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人文天水·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陇上江南·中国西部旅游生态休闲家园”三大核心文化旅游品牌,力推羲皇故里寻根祭祖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等10大特色旅游,打造了14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全面显现,天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卦台山
2017年9月12日,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被农业部推介为“2017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发展乡村游游

  助力经济发展

  “天水环境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便利,处处都是美景,这次天水之行印象深刻、满意,会推荐给亲友。”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女士说。

  天水生态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带动性强、覆盖面宽、持续性好的智慧旅游乡村旅游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我市“一部手机游天水”综合开发系统项目建设已进入数据对接阶段。市级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已接入8个4A级及以上景区视频数据。总投资近40亿元,实施重点乡村旅游项目20余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成功创建4家3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50余个、农家乐400余个。建设完成398个旅游厕所,省市惠民生实事全部办理完成,乡村旅游和景区景点建设基础支撑力大幅提升。

  瞄准发展目标

  再启新的征程

  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绘宏图。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和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等相关大力发展天水文化旅游的精神,为未来五年天水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连日来,全市文化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对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天水文化旅游的精神进行认真学习,经过研究探讨达成了共识。

  “天水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伏羲文化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奠定了中华民族千载传承、繁荣昌盛的深厚根基。我们应该深挖伏羲始祖文化根源,讲好伏羲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天水文化软实力,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只有充分发挥我市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天水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才能使文化产业成为天水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实现天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当谈及如何发展伏羲始祖文化及找到文化产业和发展天水经济的契合点时,大家踊跃发言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当讨论到办好公祭伏羲大典的意义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时,与会者纷纷建言献策,亮点频出。

  “举办公祭伏羲大典,是弘扬、宣传、推介伏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团结凝聚全球华人和宣传推介天水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对于弘扬传承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广泛宣传天水潜在的发展空间和蕴涵的发展潜力、加强天水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继续高水平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坚持秉承以‘保护传承’为主题,以发展创新为生命力,注重大典主题的内涵性、祭祀规程的严谨性、公祭活动的人文性、系列活动的丰富性,体现公祭大典的庄重感、仪式感,形成独具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祭祀典礼,使公祭伏羲大典的规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打造天水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从而进一步扩大天水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而当讨论归结到文化旅游融合的话题时,大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伏羲始祖文化资源,发挥优势凸显地方特色,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涵,加快伏羲庙、卦台山等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构建伏羲始祖文化特色旅游发展体系,聚人气、传名气、打品牌,不断吸引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天水旅游观光,感受伏羲始祖文化独特的魅力,从而探索出一条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天水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一种新的产业链模式——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所谓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模式,是指文化、旅游、农业、康养四个方面,实现产业链融合、供应链融合、营销链融合、创新链融合或技术链融合、人才链融合、空间规划融合、组织制度融合等,进而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模式。

  对于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着力打造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精神,全市文旅系统经过学习、研讨,进一步明确了认识。

  “这种模式之所以被全国各地所推崇,就是由于推进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可以同时推进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可以协同推进文化、旅游、农业、康养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整合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康养资源。”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还可以为文旅康融合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让所培育出的特色品牌农业或农产品与文旅康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从大家的探讨中可以发现,要发展文旅农康融合关键在于培育特色品牌农业,并实现其与文旅康的有效融合。而在我市,特色品牌农业并不缺乏,诸如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等都已经是响亮的果品品牌。只要积极聚焦探索天水果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果品文化资源,做足果品旅游文章,形成“果品为基础、旅游为融合、文化为内涵、康养为延伸”的“果品文康”融合发展模式,依托果品产业园,打造农业生态景观,建设以采摘、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景区,形成围绕果品产业的“农旅文康”融合发展产业链,通过发展壮大果品产业大力发展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模式一定会取得成效。

  在探讨如何做好我市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工作之时,全市文旅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提意见、出点子,经过观点的碰撞、智慧的分析,最终归纳出以后工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文旅农康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措施,精选部分地区开展试点试验,建设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积极探索如何在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中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和机制。通过深度挖掘潜力,推动文旅农康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全域旅游、文化旅游新亮点,推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激活旅游消费市场,促进乡村振兴。

  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奋进号角已经吹响。相信,在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发展天水文旅工作的精神指引下,随着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和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着力打造,我市必将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推进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厚植传统文化底蕴,打造文旅产业高地,围绕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把天水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彰显、旅游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始祖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为天水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旅融合的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