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天水要闻

【天水日报社公益广告扶贫】大集村:示范户领跑脱贫路

 2020/05/08/ 11:01 来源:新天水

大集村:示范户领跑脱贫路

从收入单一到产业兴起,从落后闭塞到发展迅速,从贫困村子到整村脱贫,如今的大集村大变样。

为了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大集村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扶贫模式,培育产业示范户,通过帮扶支持发展产业,在村在家就能让贫困户获得很好的收入,形成了产业发展示范效应。同时与示范户签订协议,承诺保证用工时主要雇用本村贫困人口,在其致富的同时,带动本村贫困户发展。

为了继续加大示范户的培育力度,大集村继续采取“先富带后富,示范户带其他户”的工作思路,在村民中间多发现和培养一些政治素质好、集体观念强、有致富意愿的村民,加入到示范户行列,以“示范户效应”形成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燎原之势。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群众解决土特产销售难的问题,大集村把积极地把本村生产的蜂蜜、木耳、育肥猪、鸡蛋、蔬菜等农特产品推销出去。为了边缘户、监测户等脱贫不稳定的贫困农户,村里把其列为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仅入户开展教育指导,还因户制宜的鼓励支持他们发展生产、培植产业、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为了贫困群众,为了集体发展,为了脱贫致富,大集村正齐心协力踏步走向小康之路。

村里有帮致富带头人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胡丽霞 王雪梅

村里的发展总是离不了那些致富带头人。

大集村是清水县山门镇的一个贫困村,全村有103户500人,由于地处牛头河流域高寒阴湿地段,产业发展面窄,收入来源单一,村民祖祖辈辈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就是外出务工,贫困发生率高。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户52户259人,贫困发生率为56.3%。为此,让群众发展有新路子、增收有新办法、致富有新成果成了村里首要解决的难题。

当怎么发展?发展哪些致富产业?怎样才能致富……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大集村把发展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村里的好儿媳家庭、党员模范带头人、和谐家庭等想致富勤致富的示范户。

在帮扶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帮扶下,育肥猪、土鸡、设施蔬菜、大棚木耳等致富产业在村里实施了起来,而村民谈贵明、王天顺、王振刚、王志平等首先得到了帮扶,成了村里的种植养殖示范户。

“我自己写了申请,省社科院把2万元帮扶资金投到了我的猪舍,帮我发展育肥猪,去年养的12头育肥猪由省社科院联系全部以高价卖给了兰州人,最后自家吃的都没剩下!”被评为好儿媳家庭的谈贵明激动地说,谈贵明今年打算养15头育肥猪,饲养4头能繁母猪,卖猪肉和卖猪仔的收入就很可观。

谈贵明家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家庭,三个孩子均在上大学,高昂的学费让他家因学致贫。尤其近年来,谈贵明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只认谈贵明,导致一直在外务工的谈贵明无法出门谋生。为此,村里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养殖产业发展起来后,收入多了也稳定了,孩子们还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筹到了一笔学费,从根本上解决了谈贵明的家庭困境。

谈贵明发展起来后没有忘记还身处贫困的村里人,他吸纳了两名贫困户在他的猪舍帮工,一年给他们4000元的工定工资,还把养殖经验和窍门传授给他们,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现在,看着谈贵明发展得好,有好几户村民都想发展养殖业。

“省社科院投入大量资金,帮助村里发展致富产业,近两年效果明显。”大集村第一书记伏国雄介绍说,党员模范带头人王文锦发展起了设施蔬菜,在天水市开了蔬菜店,形成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年收入七八万元,且带动了一户贫困户;和谐家庭的王振刚是村里人口最多的家庭,去年帮养了200只鸡,今年准备给其投入帮扶资金,帮其扩大养殖;帮助返乡青年李天录盖起了猪舍,开办了返乡创业园,养了100头猪,带动就业贫困户5户;动员返乡青年王治平承包了木耳大棚,每年给村集体上缴12000元承包费,带动5户贫困户发展……

昔日,大集村收入单一,致富无门。如今,大集村致富带头人越来越多,发展致富产业的村民也越来越积极,目前全村有一二类低保户5户、兜底户1户4人,贫困发生率为0.8%,已整村脱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