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张家川

张家川:花园村的美丽蝶变

 2020/04/22/ 17:49 来源:新天水

 新天水讯 据张家川融媒体中心消息 依山傍水的张家川县马鹿镇花园村掩映在寂静的群山之中,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一间间青砖白墙的农家房舍、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种养殖合作社和特色产业繁荣发展、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马在河滩里悠闲地游走、一个个漂亮精致的农家乐内飘来家常菜的香味……昔日贫困的花园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日的马鹿镇,层峦叠嶂的山峰上郁郁葱葱,森林在呼吸,也让你在生活的间隙喘口气。4月20日,记者走进马鹿镇花园村,似乎走进了一个乡村式的旅游公园,乡间道路、农家小屋,处处都是景观。

 村民们笑着说:“以前我们村比较贫困,这几年村里的通村路都硬化了,直接通到家门口了,太阳能路灯也有了,每年七八月份,山花烂漫时,来这里游玩的人就多了,我们的生活也随着乡村旅游好起来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村庄像花园,也是花园。”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产业扶贫是马鹿镇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脱贫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根本举措。

 “以前,我们全村只有一条土路,晴时一身灰,雨时一脚泥,村民出行极不方便。在农业产业上,也以种植玉米、大麻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民们说。当时该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一直在努力摆脱贫穷。

 近年来,花园村依托世行六期项目,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新建2个养殖合作社、1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2个大型农家乐,修建旅游厕所3座、停车场1处,让全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种植230亩乌龙头示范区,引导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累计建成村级文化广场、乡村舞台、村级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网络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每天喂牛、放牛,给牛棚消个毒,每月还有3000元的工资哩,在合作社打工收入稳定,还能在家务农,两不误。”谈起生活和收入,花园村四组52岁的贫困户冯林娃深有感触。

 得益于扶贫政策,花园村五组的脱贫户何银银走上了养牛育肥的脱贫致富路,而这些变化,仅仅发生在2018年至2019年之间。在何银银家的院子里,南面和西面是宽敞的牛舍,牛舍里的10头牛见了生人一点也不惊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张望着来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何银银微笑自信地说:“养牛收入稳定,我很高兴。大家都叫我牛倌,常年养牛,技术比较娴熟,现在还被聘请到合作社当饲养员,日子越来越好,想着能为村上的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出点力,每月还多收入3000元,我也乐意。”

 花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9月世行六期项目投资开始组建,共投资378.45万元,其中国内配套262.32万元,世行资金116.13万元。社员涉及花园、寺湾两村村民。目前合作社有社员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员39户,其中花园村29户、寺湾村10户;非贫困户6户,覆盖农户195户845人、贫困户61户254人,占项目村农户的22.6%,其中贫困户社员39户175人,占项目村贫困户的69%,贫困户社员占入社农户的91.6%。

合作社辅导员王文宝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扶贫车间”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合作社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生产,贫困户入社入股分红”的总体思路,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供求关系,发展订单养殖。目前基础母牛达180头,已完成修建并全面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机械化生产,监控无线网全覆盖,有效带动了贫困户61户254人脱贫。

 在全村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后,该村又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脱贫的基础上,寻找致富之道。

马鹿镇花园村地处陕甘交界,位于关山脚下,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植被保存完好,适宜于人们渡假、休闲、旅游,是陕甘地区盛夏避暑的天然阳伞。2019年人均纯收入是4850元,现有贫困户11户42人。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开发旅游,带领广大群众真抓实干,使全村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8年,花园村获得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花园村又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花园村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素有“清、幽、秀、雅、雄、奇、险、俊”的美称。主要的旅游资源有气势雄伟的五龙山、风景秀丽的云风山、传承悠久的太极八卦石、云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佛爷崖太极八卦图遗址,老龙潭,小麦积,青石崖等。此外,林区生长有天马、猪苓、党参、柴胡等十几味名贵中药材,栖息着金钱豹、林麝、红腹锦鸡等51种珍禽异兽。旅游方式主要以农家乐、骑马、蒙古包、钓鱼、观光为主。

 花园村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马鹿镇党委政府通过走访调研,全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将花园村打造成全镇的农家院落乡村振兴样板示范点。

虽然花园村是非贫困村,但对于村党支部书记王三信来说,他觉得巩固提升的压力不比贫困村小。“就怕返贫啊,群众要有致富产业,要有稳定收入才能奔小康。”王三信说,现在群众生活好了,一到夏天,我们这里到处是游玩的人,花园村旅游扶贫开发试点项目的落实,让全村看到了奔小康的希望。

 花园村四组村民冯小林是村上的保洁员,经常会按时按点上路清扫村组道路。面对采访,他说:“家里养着12头牛,现在有党的好政策,又干公益性岗位,这个工作既能挣点钱也可以让村子变得干净整洁,让我很有成就感,家庭年收入将近3万元哩!”

“花园村的旅游发展势头一天比一天快,产业+旅游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已开启,吃“旅游饭’不再是道边摆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部加入其中,旅游业也从粗放型、零散型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变。”张家川县花之园乡村旅游合作社、云风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王志刚感慨道。

 目前,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客源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花园村已建成“农家乐”4户,渔溏2座,并制定了“农家乐”属集体所有,承包到人,专人管理,建立专帐,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业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基础,而乡村振兴,更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

 花园村的天然草场,丰茂水草为养殖提供了天然牧场。花园村养马大户康喜田说,自己散养马已经5年了,现在存栏达到30匹,每年夏天来石槽沟旅游的人数不胜数,都喜欢在草场骑马扬鞭,这时候自己的马就派上用场了,旅游收益能多增加2万元哩!“马儿幸福,我也幸福!”正是因为有这些盼头,明年他计划把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康喜田的眼中充满了自信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马鹿镇党委书记马海荣说,乡村振兴绝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马鹿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找准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掘镇域内各类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强化转型升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优势产业,着力建设大麻种植示范区、乌龙头种植示范区、生态苗木示范区、畜牧养殖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让游客玩好吃好的同时,借助旅游资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花园村是马鹿镇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大力发展旅游与特色养殖业上,能够带动全县旅游发展,也收到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花园村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大的动力,花园村已完成了自已的美丽蝶变,也为其它地区探索特色旅游业提振了信心,勇于为了乡村振兴去摸索更好的致富道路,小康路越走越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