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清水县

【脱贫攻坚】清水:打出带贫模式“组合拳”跑出脱贫“加速度”

 2020/04/16/ 16:04 来源:新天水

带贫模式“组合拳” 跑出脱贫“加速度”

——清水县探索多种带贫机制释放叠加效应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景春燕 马 凯 文/图

三月的清水,绿漫山野,百花竞放。沿乡村公路蜿蜒前行,随处可见的劳动人群和别致养眼的新农村二层小洋房,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走“造血式扶贫”路子,大力推进企业带贫、产业带贫、种养业带贫、光伏带贫等多种带贫模式,既注重因地制宜,又注重深度融入,既注重带贫的数量,又注重带贫的效果,释放出产业扶贫的叠加效应,稳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形成了产业发展和产业带贫双向齐飞的良好局面。

代种代养模式成了脱贫新路子

4月9日,走进清水县红堡镇柳沟村村民赵学锋的家里,他们一家人正围坐在院子里吃着白面锅鲰,身后二层小洋楼的落地玻璃窗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格外亮眼。

今年47岁的赵学锋家里有6口人,是建档立卡户,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2016年他们家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因为他身体不好,家里缺少劳力,所以现在还是脱贫监测户。“这个新房子是享受了国家灾后重建项目盖起来的,有200多平方米,以前家里一直住的是旧瓦房,是国家的政策好、帮扶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赵学锋满脸喜悦地说,“我们家种了6个蔬菜大棚,每年能收益2万多元,加上农闲时打零工的收入,日子过得挺好的。今年政府又让我家享受了生猪代养项目,由公司帮我们家代养6头猪,仅这一项年底就能领到6000元的分红。”

赵学锋所说的“生猪代养”项目,是清水县立足县情,创新扶贫模式,充分用活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通过生猪代养项目,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走出的一条“风险企业承担,红利村民共享”的脱贫新路子。“在赵学锋全家人都不掌握养殖技术的情况下,年底还能以分红的形式获得6000元收益。生猪代养项目不仅帮助贫困户实现零风险养殖,还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清水县红堡镇精准扶贫工作站副站长郭锟告诉记者,在红堡镇,像赵学锋家一样受益的有23个村的85户292人未脱贫人口和35户151人脱贫监测人口,共养殖生猪443头。

今年,清水县整合东西协作产业带贫资金133.3万元用于带动全县2019年底有发展生猪意愿的未脱贫户357户养殖生猪1333头,整合245.1万元带动514户养殖生猪2451头,实现通过发展生猪产业脱贫增收目的。据了解,“生猪代养”项目主要对清水县18个乡镇的971户3784人,按照人均1000元的标准,补助到未脱贫户所在的村委会。由村委会、贫困户和清水县康顺种猪繁育场、天水太阳生态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龙头企业签订三方代养代销增收协议。两个龙头企业采取“代养+代销”形式,带动红堡、王河等18乡镇971户养殖生猪3784头,实现通过发展生猪产业稳定增收的目的。项目实施结束后,企业扣除养殖饲料、人工等成本后,将所有收益平均分两次划转到委托代养的村委会,村委会优先将第一次收益按人均1000元的标准分配给未脱贫户增加收入,第二次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用于集体经济积累。目前两个项目133.3万元资金已拨付到位,两个龙头企业正在开展代养,预计可按期将受益分配到位。

除此之外,清水县还利用2020年东西协作产业扶贫苗木繁育增收项目,由清水县邽城绿化苗木繁育有限公司采取“代育代销”形式,通过培育名优特种苗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郭文周是山门镇腰套村未脱贫户,家有3口人,郭文周和妻子都在家务农,女儿郭娟丽在清水县启智电脑学校上学,2019年因收入不达标未脱贫。像郭文周这样因收入不达标的未脱贫户,腰套村还有6户,对这些未脱贫户,腰套村通过采取落实政策兜底、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代育代销苗木项目、生猪代养项目、六大产业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劳务输转等措施,确保贫困户收入达标,2020年实现稳定脱贫。

企业带贫夯实群众脱贫底气

“走,上班去了。”近两年,这句话已逐渐成了清水县红堡镇马沟新村农民的常用语。“在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里采香菇、加工菌棒,活不重,离家近,既可以照顾家,每天还能收入近100元,真是好啊!”在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务工的白沙镇马沟新村贫困户刘雪芳说起扶贫产业园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脸上挂满了笑容。

像刘雪芳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是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在招聘员工时优先吸纳的对象。产业园是由清水县美人菇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运营模式,筹资500万元改建、新建10个村100亩的香菇种植基地,真正将产业建到村上,交到户内。

清水县美人菇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国瑞告诉记者,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充分发挥园区带贫功能,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挣租金、入股分红挣股金、园区务工挣佣金、稳定就业挣薪金、从事生产挣现金、产品销售挣资金”六种带贫机制,切实把贫困农户紧紧粘在产业链上。“对无能力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户采取托管代种、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带动脱贫;对有意愿、有能力发展产业、有富余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乡镇、村动员组织到园区务工、就业或从事种植,园区提供资金、技术、加工、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免费提供住宿给予伙食补助,农户无需投资、无需技术、无需销售,每个建档立卡户就业或务一个种植大棚可稳定实现年保底收益3万元以上,最高可以达到5万元。”张国瑞说,截至目前,园区共带动25名建档立卡户及低保户种植香菇、135名农户从事生产经营务工及就业。

走进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在整齐划一的香菇种植大棚之间的水泥路边,每间隔几十米就能看到路旁竖着一块展板,上面用文字标识出这片香菇大棚属于哪个乡镇、哪个村的“带贫种植区”。

“这是公司聚焦深度贫困、攻克最后堡垒而探索的新的带贫机制。”张国瑞说,为进一步扩大扶贫效果,清水县美人菇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母公司——清水县盛农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有带贫基础上,履行国有企业带贫责任,聚焦深度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稳定脱贫,决定对脱贫难度较大的建档立卡户实施再带贫。“公司将已经建成的60座食用菌种植大棚根据山门镇腰套村、高桥村,秦亭镇董河村,白驼镇梨湾村,4个深度贫困村有关情况,划分为4个带贫种植区域,由县农发公司负责经营,每年给4个深度贫困村每村分配收益1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无劳动力、脱贫难度较大的建档立卡户101户,每户分配收益3000元,确保决胜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产业带贫机制释放叠加效应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

“等新厂房建好了,醋坊产能将扩大一倍,又能带动不少贫困群众上班增收。”松树镇邵湾村党支部书记邵中录站在该村纯粮食手工醋坊新厂房建设工地前自信满满。2019年,松树镇推广邵湾村家庭式自用纯粮酿造食醋工艺手法,依托党社联建合作社,整合废弃旧村委会场所建成了纯粮食手工醋坊。“手工醋坊目前已实现增收1万余元,带动村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人就业增收。现在醋坊新厂开工建设了,乡亲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在大家眼里,这个醋坊不仅是村里贫困户上班的地方,更是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希望。”邵中录说,除了手工醋坊,村里的欣盛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准备大干一场,“合作社投资20余万元,承包土地近百亩,统一种植饲草玉米。通过大型旋耕机松土、人力联合协作,没几天功夫,饲草玉米便完成种植。”顺着邵中录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一行行塑料薄膜在春阳下闪闪发光,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产业不兴,扶贫不牢”。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年,松树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提早算好脱贫收入账,突出因户施策落实到户产业,强力推进饲草玉米等“短平快”产业发展,帮扶户内落实“六大产业”“五小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路径。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治本之策和基础支撑,依托产业基础,大力培育壮大干鲜果、畜牧、蔬菜、药材、劳务富民增收产业。落实“六大产业”到户补助资金6366户1.52亿元;落实五小产业1494户7326人;实施“万箱蜜蜂扶千户”和“万吨饲草扶千户”行动。全县干鲜果园面积达到61.5万亩,贫困户人均达到2亩,栽植构树3387亩,年均种植蔬菜10万亩、中药材5万亩,养殖中蜂13200箱,贫困村畜禽饲养量达18.6万头(只)。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组建以“党社联建”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956个、联合社23个,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和带头人培训计划,全县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80.3%,累计为入社贫困户兑现分红455.36万元。

与此同时,清水县精心构建县级“五园一中心”产业扶贫示范园带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创新“1+N+3”的产业带动发展模式,由县财政注资1000万元,组建清水县盛农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结全县10家龙头企业和278个合作社,吸纳“六大产业”入股资金,保证贫困户分红增收。县农发公司整合“六大产业”入股资金、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等1.2亿元,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强龙头、补链条,拓市场、促脱贫重要功能,努力打造扶贫产业示范园、孵化园、创业园”思路,建设以食用菌、花卉、中药材、肉牛养殖、加工物流五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和农产品展销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县级“五园一中心”产业扶贫示范园,注册“初祖农耕”县域公共品牌,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贫机制,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务工收益、园区就业、从事生产、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打造了产业扶贫新高地。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只有根扎稳了,才能枝繁叶茂。对于脱贫攻坚战来说,也只有做好产业这篇文章,才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真脱贫。

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清水县正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举全县之力,以决战态势推进脱贫攻坚,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坚持政策资金向贫困户聚焦、力量向扶贫对象聚合,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