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人文天水

【杜甫秦州诗解读(六)】秦州杂诗之八

 2020/04/16/ 15:29 来源:新天水

■ 王元忠专栏 ■

【原诗】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解读】

在诗的写法上,《秦州杂诗之六》从眼前直描,而后荡笔邺城兵败时事,叹朝廷往来征戍之无用,伤士卒奔波颠簸之艰辛,正面表现自己对于政治的不满,对于战争中备受摧残的士卒的同情和体谅。相较于前者的正面和直写,这首诗则如《杜诗镜铨》作者杨伦所言,其主要的写法是“怀古伤世”,通过历史的追怀以抒发自己对于当下战事的态度。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诗一开头,没有任何的铺垫修饰,诗人直接就将读者带到了传说中的历史中。“寻源使”典指汉武帝命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的事情,因为此事非正史所记,仅见于《荆楚岁时记》,故诗用“闻道”。“闻道”即现在所讲的听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词语,但在其表意的考究严谨之中,亦可印证杜甫所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主张的所言不虚。

“寻源使”所显示的是久远的时间意味,这首诗开头的不凡就在于指出这种久远之后,诗的第二句迅就将这种时间的久远落放于眼前具体的空间:寻源使是从天边经过此处而后要回到汉天子所在的都城长安的。此路虽短,但是一个“寻源使”,一个天边的“天”字,悠久时间和宽阔空间的双重连接之下,此路的重要也就骤然显现。

在这样的诗句营造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学写作的一个宝贵经验:文学的表达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表达,其词语的意义,主要不在于词义本身,相反却更多显现于词与词的关系。关系产生意义,所以要理解一个词真正所表达或所能表达的意义,读者就不能仅仅知道词的字典意义,而且还需要进入这种关系,并在这种关系所构成的复杂语境或者语义场之中自己感知建构词的新的内容。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这一半显然还不够,“起承转合”,对于一首诗的结构建造,古人因此还有更为完整的要求。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因为阔远时空的背景衬托,“此路”的重要性已然显现。不过,单是这种衬托,这种重要性自然还仅仅是一种可能,因此,想要使这种可能转化成一种具体的现实,使这种重要性得到更为真切的体现,诗歌不用说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表现。果然,“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此路的意义慢慢浮现。张骞乘槎去牵牛渚没有多少时间,大宛的宝马就一匹一匹不断经这条路从西域来到了中原。从“几许”到“至今”,极为紧凑的时间关联,一去一来之间,汉的强盛,前人的伟业,此路虽然无言,但意义的指向却已然分明。

很明显,诗人写旧事,道古人,但他的真正用心却不在旧事古人,而在于今朝今事。“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果然,陈述旧事古人之后,诗人的眼神便落到了他真正关注的现实。前朝是那样的强大,前人是那般的做为,但是今天的朝廷今天的人呢?幽蓟诸州,深陷敌手;附属郡国,户门紧闭;东征健儿,无复往还。前后对比,今朝今人的弱势和衰落,叫人怎么不深感失望和忧虑呢?

无尽的哀愁,深沉的喟叹,分明的对比赋予诗人结尾的抒情以强有力的支撑。“羌笛暮吹哀”,从无尽的历史的远处而至阔大的现实的情状,纷繁的时空意象最后凝聚于一管横笛小小的音孔,这样浓缩挤压而成的黄昏绝唱,怎能不感天,不动地,不撕心裂肺?

凤头猪肚豹尾,古人以这样的三种意象,比拟说明一篇结构完整的美文所给人的阅读印象。所谓凤头,就是要开得漂亮,吸引人;而猪肚则在于强调主要内容表现的饱满,充分;豹尾却要求的是结尾的干净,有力。文章是这样,诗歌当然也不例外,这首诗的写作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说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