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人文天水

任尚蕙秦州轶事

 2020/04/15/ 11:52 来源:新天水

文/袁智慧

任尚蕙,字兰台,号震山,西和县人,西和民间称为“任进士”,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一个读书人,民间还流传着一些关于任尚蕙的传说故事。任尚蕙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嘉庆八年(1803),享年83岁,跨越雍正、乾隆两朝,清代甘肃地方文化名人。秦州,即今天水市,与西和县毗邻,西和县曾隶属天水,1985年划归陇南。这里记述两则任尚蕙在秦州的轶事。

(一)在秦州书院讲学

任尚蕙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任辉先,字承斋,“天性肫挚,操行纯洁,急公奉上,邑长吏尝信重之,隐居不仕,惟以课训子孙为务”,实际就是在家开办私塾,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在当地颇有声誉,被尊为“乡贤”,乾隆版《西和县志》有传记。任尚蕙青少年时接受祖父熏陶,学业长进,与乾隆十四年(1749),考中秀才,又立志笃学,乾三十九年(1774),又考中举人。中举归来之后,受到知县邱大英赏识,被委任编纂《西和县志》。任尚蕙完成县志编纂之后,又继续学习和多次进京赴考,终于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考中进士。当时他已年逾花甲,虚岁已68岁了,朝廷委任他为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他没有去上任,“乞假旋归”,打算次年“岁初曾欲北上供职,缘囊空未决。近仅伏谕席于秦州天水书院”(参见任尚蕙《王兑山先生教泽碑记》)

民国初年王访卿《西和县志》有“任尚蕙传”,传文说任尚蕙考中进士之后“辞归,主讲兰州、秦州天水两书院。”民国后期朱绣梓《西和县志》也有“任尚蕙传”。传文中写道,任尚蕙考中进士之后,“辞归,主讲兰州书院,继又主讲秦州书院。”201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甘肃省志•人物志》也有任尚蕙传。其中写道:任尚蕙中进士后“归故里,主讲兰州兰山书院,后又主讲秦州天水书院。”从以上各种记载可知,清代乾隆年间西和县进士任尚蕙曾在秦州(今天水)讲学。关于讲学的具体情况,目前,尚未找到相关资料。

(二)为秦州城隍庙碑书丹

任尚蕙在秦州书院讲学期间,曾经应邀为秦州《重修城隍庙碑记》书丹。秦州城隍庙,始建于元代,后又几次维修,庙内主神为汉忠烈将军纪信,因此,此城隍庙又名“汉忠烈纪将军祠”,大门口有明代牌坊,巍然挺立,大门口有邓宝珊将军撰写的对联砖雕。乾隆年间,秦州城隍庙进行重修,竣工之后,立碑作记,碑文由“知州齐佳士”撰写,“兵部主事任尚蕙书丹”,碑名为《重修城隍庙碑记》,该碑现在仍然保存在天水市“汉忠烈纪将军祠”内。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刘雁翔先生《天水金石文献辑录校注》一书收录此碑碑文。碑文前有刘雁翔教授写的“题解”,“题解”中说:“碑镶城隍庙直廊西房舍前南侧壁。乾隆五十七年(1792)立。高120厘米,宽20厘米,秦州知州齐佳士撰文,兵部主事任尚蕙书丹。拱首条形,边沿云纹装饰,中部断裂,部分字迹不清。”碑文中记述,秦直隶州知州齐佳士到秦州任职几年,“乃去岁冬月间重修文庙,今年春月又重修武庙。旋见城隍尊神之庙,历年已久,桷槛倾侧,丹黄剥落,遂亦庀材鸠工。”当时立了两块碑,一块就是《重修城隍庙碑记》,另一块没有碑名,刘雁翔教授书中取名为《重修城隍神庙功德碑》。

任尚蕙身为进士,在秦州讲学,能被邀请为城隍庙碑“书丹”,也说明他当时受人尊重,他的学识地位和书法水平受人赏识。“书丹”,是古代刻立碑文时的术语。中国古代有刻立碑石的传统,凡遇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辞世,都要刻立碑石作纪念。先请有一定地位和文才的人撰写碑文,再请书写水平高的人书写,最后,请石匠凿刻文字及图案,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书写文字称为“书丹”。“丹”,指红色,即朱砂。书丹,就是书写人直接用朱砂在磨好的石碑面上书写碑文,然后,才由石匠刻写。现存天水城隍庙内的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重修城隍庙碑记》,可以说是目前见到的非常珍贵的任尚蕙书法真迹。刘雁翔教授作了拓片,并将拓片赠给西和县志办公室存档。从此碑字迹来看,任尚蕙不仅学识丰富,书法水平也很高,碑文上的楷体,字迹清秀,刚劲有力,排布整齐,布局协调,是难得的书法佳品。

2020年3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