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人文天水

战“疫”美术:用画笔记录一段共同的记忆

 2020/02/28/ 08:55 来源:新天水

战“疫”美术:用画笔记录一段共同的记忆

——天水美术馆“战疫情”线上作品展侧记

新天水讯【天水日报记者徐媛】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举国同心共战“疫”的过程中,天水美术馆先后组织开展了“众志成诚·抗击疫情”线上美术书法宣传及“百花定会把春还”线上美术书法宣传。活动启动以来,美术馆通过组稿、审稿,择优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宣传推广,彰显出美术家们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责任担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两次线上美术书法宣传活动,美术馆共甄选出60余幅作品,囊括了书法、速写、国画、篆刻、招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说美术馆美术工作者们纷纷重装上阵,尽显自身特点与优势。

天水美术馆馆长、书法家李靖告诉记者,两次作品展出发点共通,但表达的内容及意境却有所不同。“‘众志成诚·抗击疫情’天水美术馆在行动主题创作作品选,更多的是一种对民众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的唤起,是战‘疫’美术”创作的开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美术馆书画家纷纷拿起画笔,以快捷的表现形式传播防疫知识、歌颂医护工作者、歌颂伟大的中国精神,这批作品的迅速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定人心、凝聚信心、传播正能量的作用。而‘百花定会把春还’战疫情网上书画小品展,则是在疫情逐渐明朗的情况下展开的,所以作品内容多以山水、花鸟、春景为主,有‘春阳渐暖花欲放,不负韶华克时艰’之意,所以这批小品在呼唤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春天到来的同时,也寓意在春天迎来盼望已久的拐点。”他说。

此次美术馆举办的两次线上作品展中,也有李靖创作的《录祝大光火神党有联》《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两首》《爱莲说》《心经》《李晓东咏春诗数首》《送柴侍御》摘句六福作品,这些作品皆为他“用心、用情、用爱”之作。提及创作作品的初衷,李靖说到,“书画家虽不能像医疗专家、医护人员一般,奔赴在抗击疫情一线,但我们肩上也有责任。这个重大关口,我们更应该以笔墨书写心声,用自己的笔和作品,来鼓舞士气、弘扬正气、凝聚人气。在提笔创作之际,风雨如晦、黑云压城的情境好像就在眼前、迫在眼前,所以所作六幅书法作品,都力图传达定能够战胜疫魔的信念。”

李靖直言,此次创作的《送柴侍御》摘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背后,也融入着自己的感动。他说,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国纷纷捐来物资,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在第一时间,并且多次向中国捐赠物资,包装箱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温暖人心。“即便两国在民族情结上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但这次卓绝的战疫中,日本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同生共死,是一种直抵肺腑的普遍情怀。”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受感动的不止李靖一人。一线战士防护服后的疲惫、坚韧的血肉之躯,激发着美术馆青年画家郭向雷创作出具有震撼力的《守护》及《中国速度》。其中,《守护》入选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战“疫”中国——全国美术作品选》作品名录。此外,《守护》与《中国速度》还同时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美术家在行动主题创作网上作品展。

“内心的感动是书画家创作的动机。”谈及创作,郭向雷说道,书画是一种能够抒发情感的艺术,书画艺术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不仅能带来视觉冲击,更能够利用画面营造气氛,引发震撼与共鸣。

抗疫作品《守护》来自一张流传很广的照片,那个专注的身影深深打动了郭向雷。“创作<守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位认真对待生命、细微守护患者的医护人员。弯成90度的身影、专注的体态及一大沓病历,是对医护人员与病毒抗争的写照,更是我对一线战士的崇敬与致敬。”

郭向雷创作的另一幅美术作品《中国速度》,以火神山医院工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为素材,体现的是我们国家在疫情面前表现出的强大凝聚力与动员力。“2000多名工人,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24小时的轮班作业。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就是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郭向雷说,作品里凝聚了自己内心的震撼与敬意,蕴含着决战疫情的必胜信心。接下来,会继续用画笔记录更多正能量,增强大家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

此外,范宏亚创作的《众志成城,共战疫魔》、张应生创作的招贴画《武汉加油》、索雨红创作的国画作品《战疫一线》等,同样带给市民温暖与感动。“美术馆的线上作品展,为我们记录下2020年春天最可敬的群像,记录下了抗击疫情中的温暖场景。书画家们用画笔留下的不仅是一段不可磨灭共同的记忆,更是美术界自觉的担当与奉献。”市民张子斌感慨说。

战疫并未终结,相信天水美术馆还会推出更多能够铭记这一共同记忆的书画作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