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人文天水

“泥人赵”用作品向抗疫一线勇士致敬

 2020/02/28/ 08:55 来源:新天水

新天水讯【天水日报记者洪波】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庚子年的春节不同寻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宣传引领作用,以“艺”战“疫”,通过文艺作品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传递真情,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注意到,秦州区文化馆近期陆续推出的“共抗疫情·我们同在”文艺作品,涵盖了文学、绘画、书法、非遗等诸多内容,出自我市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旭辉的一组泥塑作品也在其中。

《钟南山》《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出门就把口罩戴 利人利己显关爱》《武汉加油!不出门 不添乱》……

从表情凝重的钟南山,到“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社区联防联控点的真实写照,再到反映人们居家防疫为“武汉加油!”和“不出门 不添乱”的情景再现等等,通过一件件泥塑作品,一个个栩栩如生、质朴的泥塑人物,赵旭辉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勇士们由衷的敬意之情。

“自打疫情一开始,我就想着要创作一组相关的作品,从开始构思,再到搜集人物素材、具体捏制,一套作品差不多也得3天左右,前前后后五套作品下来,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赵旭辉说,创作中他每天关注着新闻,看到让人敬重的钟南山院士和那些在一线值守的志愿者,以及牺牲的医护人员,令他震撼,让他感动,“作为一个泥塑艺人,我就想用泥塑的方式,将疫情中我看到的感人画面记录下来。”

今年54岁的我市民间泥塑艺人赵旭辉,出生于秦州区杨家寺士子村,生长于这片处处都是红土坡的土地上,让他自小就喜欢上了玩泥巴,爱上了美术课。慢慢地,他将课堂上学到的一点美术功底,全用在了玩泥巴上。由于捏出来的动物和器具十分逼真,因此他也成了街坊邻里之间的“泥巴神童”。

7岁那年,赵旭辉的母亲因病意外离世。年幼的他因为思念母亲,并想永远留住母亲的样子,于是下定决心给母亲捏个像。为了努力还原母亲最真实的音容笑貌,他开始一边潜心学画画,一边捏泥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一天天长大,他捏泥人的技艺愈发成熟。1985年,因高考落榜,让赵旭辉去大学深造美术的愿望未能实现。后在打工的过程中经熟人介绍,拜我市雕塑家马纵先生学习雕塑。

1995年,“出师”后的赵旭辉辗转陕西干起雕塑,这一干就是13年,直到2008年因两个孩子要上大学,他才再次回到故乡靠“卖泥人”为生。他的泥塑作品题材多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水农村地区群众生活百态,其风格敦厚朴实、人物形象气韵生动,为此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泥人赵”。

近年来,赵旭辉开创“天水赵氏泥人”流派,凭着一手泥塑绝活,他创作的作品《拾粪老汉》获得“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2010年,赵旭辉被评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次年,他被市内一所高校邀请去授课,为学生讲解泥塑历史,传授泥塑技艺。现如今,他又被聘请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给该校第一届职业班的孩子们教泥塑。

采访结束时,赵旭辉告诉记者,此次为助力战“疫”创作的这五套作品,他已经全部捐赠给秦州区文化馆,虽然也只是尽微薄之力,但表达了自己对奋战在抗疫一线勇士们的敬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