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天水要闻

脱贫攻坚奔小康麦积篇:拉弓满弦战犹酣

 2019/04/02/ 09:46 来源:天天天水网

 

 拉弓满弦战犹酣

——我市决战脱贫攻坚纪实·麦积篇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时下,在麦积区的山川田野里,扶贫车间中,蔬菜大棚下,麦积人民正在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美丽的脱贫画卷。

  近年来,麦积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下好“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18年年底,全区剩余贫困人口7829户3054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8.96%降至6.65%。

  产业扶贫挑起“大梁”

  3月29日上午,记者在麦积区石佛镇导流山流域花椒种植产业园看到,当地镇、村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正忙着栽植花椒苗。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村民们打窝子、放防鼠笼、栽植、固苗,忙得热火朝天。

  “花椒苗是村上统一发放的,为了保证成活率,花椒苗在栽种前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栽种时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村民的积极性非常高。”石佛镇副镇长夏衍州告诉记者,2019年按照全区脱贫攻坚产业建园要求,石佛镇结合区域土地资源实际情况,计划在导流山流域新建花椒产业园1000亩,共涉及马家山、夏家、石崖三个贫困村,有未脱贫户84户374人。项目采取“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以土地资金入股分红和优先入企务工双叠增收方式,“既解决土地闲置,又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预计果树进入盛果期后,贫困户户均收入达到10000元。”

  “贫困户的问题根本在于产业,产业扶贫是最长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夏衍州说,以前农民地里种的小麦、玉米、油菜,每亩地收入不过五六百元。现在,贫困户常年在合作社务工,男的一天100元,女的一天70元,年底还有分红,农户的收入上去了,摞荒的土地盘活了,产业园也建成了。

  石佛镇导流山流域花椒种植产业园只是麦积区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围绕今年整区脱贫摘帽,麦积区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花牛苹果、花椒、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建果品基地1万亩,补植补造5000亩,老果园提升改造5000亩,打造标准化示范园4处,发展蔬菜1.23万亩、中药材4390亩、马铃薯7100亩、食用菌50万棒,带动1912户8031人稳定脱贫。

  3月29日中午11时许,位于石佛镇石佛村的福志扶贫车间的院子里,女工王瑞瑞正在给车间的主打产品——皮衣钉扣子。王瑞瑞今年二十出头,是精准扶贫户,在来到福志扶贫车间干活前,一直在上海的电子工厂打工。“我快要结婚了,所以今年就没有外出打工。刚好扶贫车间招人,我就来上班了,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离家近,也能学到技术。”王瑞瑞一边低头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对记者说。

  “去年申请创办扶贫车间时,为取名字征求了好多人的意见。”福志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名叫王志玉,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之前一直和妻子在广州的服装加工厂工作,学到技术后,返乡创办了扶贫车间。“扶贫先扶志,我的名字中有一个‘志’字,‘福’取‘扶’的谐音,最终确定为‘福志’扶贫车间。”王志玉说,车间主要以加工校服、工服和水洗皮衣为主,开办以来,累计销售了8万多件。“现在车间解决了20多个妇女就业问题,大多是贫困户。车间的订单不成问题,前景十分看好。”王志玉对扶贫车间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

  在五龙镇杨王村的“陪读妈妈产业园”里,几十名妇女在镇上干部的统一组织下,翻地、插竹竿、覆膜……一片繁忙的景象。

  魏小妹正在拿着铁锨翻地。她家在五龙镇安家山村,离镇上有十里路,两个孩子都在镇上读书。为了让孩子能够全心读书,前几年她在镇上租了一间房,开始了陪读生活。“不能出去打工,家里少了一份收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魏小妹说,去年,麦积区妇联联合五龙镇依托扶贫产业园,挂牌成立了巾帼扶贫车间,有效解决了五龙镇初中、中心学校“陪读妈妈”就近就业问题,达到了脱贫增收和照顾孩子“两不误”的目的。“孩子上学走了我就来产业园打工,一个小时15元工钱,一天能挣90元。”

  像王瑞瑞、魏小妹一样的农村妇女在家门口解决就业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麦积区积极扶持创建扶贫车间和扶贫产业园,在人社部门挂牌认定22家扶贫车间、实现248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的基础上,今年新创办扶贫车间50个以上,吸纳2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同时,不断发挥17个扶贫产业园的带动作用,在去年吸纳3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基础上,今年再吸纳1100人稳定就业,解决贫困家庭家长陪读、没有稳定收入的问题。

  精神扶贫照亮“心路”

  脱贫攻坚战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但在富裕起来的农村中,却常常表现出一些既低俗又愚昧的“歪风”,例如赌博成风、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精神贫困”的外在表现。麦积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在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物质贫困问题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村民们“精神贫困”的问题。

  “村里建起了爱心超市,现在只要我勤动手就能获得积分,拿着积分卡就能兑换日常用品,真是太好了!”3月29日,麦积区五龙镇舍安子村村民张建军抱着刚从爱心超市兑换的水桶开心地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在这间爱心超市里,牙刷、牙膏、水桶、书包、文具、糖果盒等各类生活用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一应俱全。“这个爱心超市可不是村里常见的那种普通的小卖铺,这是我们精神扶贫的一个创新举措。”五龙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刘红吉告诉记者,“村民们在爱心超市购物不用掏现金,用的是贫困户的积分,一分等于一块钱,积分多少就要看贫困户家里的卫生状况、对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等指标了。”

  今年1月24日,天水市首家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在麦积区五龙镇舍安子村挂牌启动。为了让爱心超市长期稳定运行,舍安子村制定了周密的管理制度:农户长期保持“五净一规范”全年奖励12分,尊老爱幼、自愿照顾五保户每年奖励5分,日常生活中“遵德守礼”每次奖励5分,积极作为、努力致富每年奖励10分……超市定期开放,提供的日用品按照不高于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行积分“定价”,由工作人员负责管理。“通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形式,促使困难群众崇尚劳动、自立自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从精神上立起来,生活上富起来,不断促进文明新风、改善村容村貌。爱心超市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中国工商银行甘肃分行驻五龙镇舍安子村的第一书记师金金说到。

  这几天,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五龙镇凌温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康伯健一直在和村干部商量着制定着爱心菜园的各项实施细则。“马上就到播种的时候了,我们昨天连夜划分出爱心菜园,先定了10户贫困户,每户1亩地,试行播种。”29日中午13时许,康伯健在谈到即将实施的爱心菜园项目时兴奋地说,“爱心菜园建成投产后,省人大的食堂将作为爱心菜园的固定客户,签订购销协议,定期购买农产品,以保证蔬菜销路。”

  康伯健介绍说,凌温村目前已完成了整村脱贫,但为了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弘扬“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优良传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干部通过与贫困户对接,创新建立起“农户种菜+帮扶干部认购”的产销对接模式,以增加农户的收入,让群众体会动手获得收入的满足感。

  在五龙镇温家坪村,村委会办公楼的山墙上张贴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名单、道德红黑榜格外吸引村民的目光。“以前,村里有的人为了面子,遇到红白喜事硬着头皮大操大办,导致很多家庭每次办完宴席后都会背上多多少少的外债。”麦积区五龙镇温家坪村的村支书吴宗贵说。为革除这一陋习,村里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倡导零彩礼或者微彩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让群众的红白事省心、省钱、更体面、更文明。“村里先后操办了26家农户的红白事,累计节省花费10余万元,解决了个别家庭因婚致贫的问题。”吴宗贵说,不仅如此,村上还建立了道德红黑榜,红榜扬善举,黑榜治陋习,推动全村形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勤劳致富、文明健康的好风气。

  “乡村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的自觉行动,涌现出一个个光荣的脱贫户。”五龙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刘红吉说,“这就是除陈规陋习助力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所取得的成效。”

  行走在麦积区美丽的乡村,一股股清风迎面扑来:优美的环境,便捷的生活,人心更齐了,干部有了“精气神”,群众有了“向心力”,民风更淳朴了,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