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张家川

手工面作坊主张志林的“中国梦”

 2019/03/07/ 14:34 来源:天天天水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陕西省西安市著名的小吃美食街,有许多张家川人在那里创业拼博,连五乡四合村青年张志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妻子在陕西省西安市创办“芳芳特色手工面”,经营320多种手工面,主要供应于各大餐厅、超市和市民,由于夫妻俩诚信经营,价格平民,手工面劲道好吃,受到顾客的好评,成为小吃街的一个“网红”面铺。而店主张志林22年来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被陕西省相关媒体采访报道,也成为“网红”。


 

    
   吃苦勤劳,白手起家。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庙后街西仓南巷的“芳芳特色手工面”店里,采访了张志林夫妇。进店后,今年52岁的张志林穿着围裙拿着两米多长度一个木制擀面杖正甩着膀子擀面。一个大男人竟然擀面,笔者有些好奇。看着笔者惊讶的目光,张志林忍不住笑了起来,卖手工面近30年,这个擀面杖可是他摸索出来的“独门神器”。



   “擀面是力气活。擀不匀,下到锅里煮的时候就会断开,砸的是自己的招牌。这擀面杖使着给劲儿,擀出来的面筋道。”他神秘地向笔者介绍自己的绝活。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苦中有乐。80年代,他们夫妇初到西安,人生地不熟,在别人的餐馆打工学手艺。有了一定积蓄,从摆马路摊开始做生意,先后经营过泡馍、饺子、油糕、肉饼店。但小吃街美食店铺林立,他们夫妻俩经营的小店只能勉强养家糊口。他发现人们喜欢吃手工面,而市面上大多是机器面,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决定开一家手工面铺。1986年,他以妻子的名字向工商所申请注册了 “芳芳特色手工面”店铺。


    每天凌晨三点左右,他和妻子就匆匆起床开门营业了。早饭前一般没什么客人,但他和妻子得先把店里外收拾干净,再和上一部分面让它醒着。“和好的面让醒一会,会更松软有弹性。一般到早上七八点,第一拨买面的人就要来了。”张志林说。

    早上5点多,平日帮着他们夫妻二人一起经营这间面店的3个员工就到店里了,3人每人一个案板,开始“大显身手”。各人分工不一,妻子负责“擀”的第一道工序,将面团擀开;张志林负责和面和擀面的最后一道工序,将面擀薄;员工负责切面,再把它分类放好、装好等待出售。

    

    早上七八点多钟,买面的客户就陆陆续续前来购买,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逐渐在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芳芳特色手工面的招牌越来越响,生意也渐渐火爆。

    一位客户对正在拍摄地笔者说,好好拍,他为芳芳特色手工面点赞,老板为人不错,这面真是“放心面”,“舒心面”。

    



   热心公益,坚持不懈。

    张志林夫妇心地善良,始终不忘做慈善之事。22年来,把近200万元投入到爱心慈善公益活动中。自1996年开始做慈善捐资造福桑梓回报将家乡,回报社会。首先为连五乡四合村捐款5000元,引进扶贫救助当地困难群众300只羊,对本村4名大学生捐学资助每人4年学费,并为家乡的一位白血病患者资助一万余元。长期为家乡捐款,共计20余万。

    在西安市莲湖区,长期资助贫困老人铁高峰等5人;捐资西安2名大学生、贵州1名大学生学费直至完成学业;为当地的部分保洁人员长期免费提供芳芳手工面;为学习巷社区智障残疾人、星星阳光家园的孩子免费供应手工面;对店内员工员工的孩子上学、入托都给与长期资助,先后有10名店内子女收到资助近10万元。

    
    为2008年汶川地震捐资1万元。每年都参加社会举办的慈善活动,每年捐资2万余元。每年还参加慰问保洁员、孤残儿童、养老院老人活动,发放米、面、油、被褥、毛毯、衣物和现金等,为社区百家宴活动送去大量的菠菜面,向户县儿童福利院慰问捐款。由于其长期所做的慈善行动,被西安市莲湖区慈善协会评为《慈善助残爱心单位》、被西安市晚报评为《十佳爱心人士》、被陕西“三秦都市报”评为《慈善爱心大使》。他们夫妇的慈善爱心事迹收到央视的关注,邀请其参加“向幸福出发”栏目。

    
    虽然自己收入颇丰,但张志林夫妇二人生活俭朴,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很懂事,支持父母的慈善爱心工作。

     一位街坊邻居对笔者说,张志林出名了,他的这种出名代表的是一种正能量,他朴实无私的本色和爱心慈善之举,奉献与大爱的品质、追求与操守,令人感动。

    
   小康路上,携手追梦。

     “一人富了不算富,小康路上,我们要携手共同发家致富。张家川是他热爱的故乡,他要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同脱贫攻坚奔小康。”张志林如是说。

    据张志林介绍,他的面铺营业面积大约150平方米,员工15人,每天加工面粉50余袋,加工面条400公斤,供应辖区居民及150余家餐馆饭店,还有一些市民零买,现在的收入还可以。

    
    而他的员工大多数都来自于家乡张家川,开店近30多年,员工算起来,前前后后有四五百号人了,大多都是咱们张家川人。有的员工在自己这里学会手艺,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后就自己单干创业了,发展都很不错。一位来自恭门镇的员工告诉笔者,他现在每天的工作主要是骑着电动车送面,每月的收入大约是三千多块,好着哩!

    一位街坊邻居对笔者说,小面铺照样能赚大钱,张志林是我们街坊邻居学习的榜样,只要坚持做一件事,而且做专做精,肯定有前途。


    如今说起自己的手艺来毫不避讳,但最开始,张志林还为自己做手擀面有些难为情。

    “说实话,擀面的活基本上都是家庭妇女们做的。我刚开始干,不少人说风凉话,笑话我一个大老爷们去做女人家的活。”张志林说,但慢慢地,大家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因为但凡吃过我擀的面,就会知道它的筋道,擀面时下了重力。”他强调,“做面食一定要把力气使到,一是揉,二是擀,不能偷懒,慢工出细活。擀一团面最少得半个小时,需要的工序一道都不能少。”

    张志林说,手工面坊,利润虽然不大,但如果薄利多销,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他还会继续把手工面做下去,面食是咱西北人的根,一顿不吃想得慌。现在城里人的厨房都小,案板也小,做面麻烦,想吃面了,我这能给他们解馋。

    谈起家乡的发展变化,张志林伸出了大拇指点赞,他说80年代他坐大车去西安时,路坑坑洼洼的有人开玩笑说坑大的简直可以卧一头牛。而如今呢,家乡也通了火车,每个村子都是水泥路,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他的中国梦是,希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奋力拼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