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天水要闻

引得清流来 涓涓润民心

 2019/02/27/ 10:10 来源:天天天水网

引得清流来 涓涓润民心

  城 东

  2月24日,记者就和谐家园住户对对引洮供水工程的期盼进行了采访。

  C区住户王小刚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就在新闻里看到了工程建设进入收官阶段的消息。“看了新闻觉得还是挺激动的。家里的自来水龙头打开,流出来的水是白色的,就跟水里面有白色粉末一样,但是接到盆里放上一会,又就没有了。家里的大人倒是没什么,但孩子才3岁。我们平时都喝的纯净水,但做饭总不能也用纯净水啊。”王小刚说,希望工程建好后,我们能早日喝上纯净、优质的自来水!

  A区住户刘云生告诉记者,最困扰自己的就是烧水壶的水垢。“水垢中含有钙,人体摄入太多容易得结石病,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也容易导致肌无力。但是家里的烧水壶不到一个星期,就结一层厚厚的水垢,这些水垢又很难清洗,非常的伤脑筋。”他说最希望供水工程能够尽早投入使用,让市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租住在和谐家园的黄雪告诉记者,之前在城区住的时候,停水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和谐家园多有停水。不知道是真如物业所说是管道破裂,还是缺水的原因。“我住的15楼,一停水就得去物业提水用,提桶水能把人累死。不管是什么原因,就是希望水能够稳定一些。”

  现已年近7旬的李爷爷兴致勃勃地说:“这回市上的引洮供水工程真是得民心之举啊!我们喝上安全的饮用水指日可待啦!”在开心之余,李爷爷也呼吁广大市民,“政府为让我们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做了许多工作。希望我们每个市民都能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  

   城 南

    2月24日晚19时许,家住秦州区东团庄小区的刘芳像往常一样,从纯净水桶里接了一壶水,准备烧水泡茶。晚饭后泡一壶香茶,坐在沙发上陪家人看看电视,轻轻小啜一口,揩去一天劳作的辛苦。

  早晚一壶茶的习惯刘芳已经保持了多年,只是从3年前开始,刘芳把泡茶用的水从自来水换成了桶装纯净水。“自来水煮开后,水上漂浮着一层肉眼可见的白色颗粒,喝到嘴里后,感到扎扎的,还是因为水质太硬了。”刘芳说,用自来水烧水泡茶时,她每三天就要用白醋把烧水壶里的水垢去除一次,或者用小苏打把壶里擦拭一遍,即使如此,每次水烧开后上面还是漂浮着一层水垢。

  3年前,刘芳得上了输尿管结石。 “半夜时突然发作的,疼得差点要了我的命,连夜去医院做B超、输液。”刘芳说,后来大夫给她进行了体外碎石,又是大量喝水,又是蹦蹦跳跳,折腾了好几天才有所好转,“大夫说,这就和咱们喝的水有关系,水质硬,得输尿管结石的人就多。从那以后,我就把家里的饮用水都换成了桶装纯净水。”

  然而长期饮用纯净水也并非好事。“纯净水烧开以后确实没有水垢,但长期喝纯净水是有可能导致身体内缺乏微量元素的。”对一直喝纯净水,刘芳也表露出自己的担忧。得知引洮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完工,不久之后天水人民将喝上洮河水的消息后,刘芳很是期盼。她说:“洮河水以清冽甘甜闻名,到那时我就再不用纯净水泡茶了,这是天水人民的福音啊!”

  城 西

    “左边这一盆是洗的,右边这一盆是涮的,完了之后还要倒在卫生间的桶里用来淘拖把、冲厕所。”2月23日,记者去朋友王萍家串门,发现她不管是洗菜还是刷碗,全是将水接在盆里。

  王萍家住秦州区西十里山水新城小区,她说,前几年小区停水非常频繁,后来她便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锅洗碗以后,我还要再接两盆水放着,只有家里的桶子、盆子接满了水,我的心里才会有安全感。”她笑着说。

  即使这几年已经不再那么缺水,但王萍对当年缺水时的境况却依然记忆犹新。

  “首先面临的就是吃饭问题,最长的时候小区停水近20天,总不能顿顿都在外面吃吧,买一桶矿泉水做饭吧,锅又没啥洗。”王萍说,停水以后,除了吃饭难外,上厕所也是一大问题,没水冲厕所,整个房间便充斥着一股异味,想想都很难挨。

  缺水以后,连吃饭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洗澡洗衣也就变成了一种奢望。“大人还好说,孩子还小抵抗力差,衣服脏了长期不洗的话危害也不小。”王萍说,在停水最严重的那几个月,消防车和洒水车曾给他们小区拉过水,但是所有住户都拎着桶子去排队,往往要在烈日下等待一两个小时才能得一桶水,真是来之不易。

  “那以后不仅不会缺水,而且还能吃上更好的水?”当记者提及洮河水将在今年内供入天水市区而且水质更优时,王萍高兴地说,缺水的日子一天都不想再过了,等引洮供水工程建好以后自己就不会再因用水的事而发愁,想想也非常兴奋。

  城 北

  2月24日下午,在岷山厂家属楼一住户家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悠闲地喝着罐罐茶,她一边品着茶一边向记者讲述起了她前半生因缺水而深深烙在心底的故事。

  这位老人便是老家在麦积区五龙镇山坪村的蔺彩琴,老人今年70岁,50岁之前都是在缺水干涸的日子中度过的。每到夏天,小区遇到停水的时候,她不由地心里一紧,眼前浮现的全是她前半生缺水艰难的日子。

  蔺彩琴娘家在甘谷县金山镇张家沟,她从6岁时便开始为家里的吃水问题苦恼,当时由于父亲离世早,母亲和哥哥还要上地挣工分,每次摇摇晃晃从离家五里以外的泉眼提回家里时桶里的水就所剩无几了。后来出嫁后,夫妻二人开始做豆腐生意,一座豆腐平均要5担水,要走2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十里以外的泉眼排队等水,买豆腐的45年间因为缺水受罪不少。

  不怕鬼不怕狼,就怕舀不上一担水。这是蔺彩琴当时的心境,再说到担水时,她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她说,每天凌晨三点和卖豆腐的丈夫一起出发去泉眼边排队,有时候一直到天亮才会轮到她舀水。

  当她得知洮河水即将要引到天水时,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用传说中甘甜的洮河水喝上一盅罐罐茶”。她说,她前半生那些为了节约水用嘴含上一口洗脸,用豆腐浆洗衣服,洗完还得让牛、猪等牲畜喝的历史已经成了年轻人们耳边新奇、不可思议的故事,她希望滚滚而来的洮河水能够让后辈们不再受缺水之苦,也希望能抚平那些年老一辈因缺水而印在心里最深刻的痛。

   【记者手记】 

百年前,面对着“连年荒旱,禾嫁全无收获;饿殍载道,哀鸿遍野”的陇中,一代名臣左宗棠不由发出感叹:“陇中苦瘠天下。”

陇中的苦有着地理等特殊的原因,但缺水却是其最大的瓶颈之一。能喝上干净的水,始终是萦绕在乡亲和陇中几百万人民的心头梦。

记者从小生长在农村,吃水一直是村子最大的难题,从山沟挑水到打水窖靠天吃水,再到虽然有自来水但经常是摆设,吃水要去别的地方用钱买,要半夜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去拉水。后来虽然生活在了天水城区,然而停水依然让记者摆脱不了“吃水难”的困境。从此,吃上干净水、自由用水成了一种情愫和向往。或许正是因为此,对于与水有关的工程都非常关注,第一次了解引洮工程是在上大学时,偶然的机会记者在定西日报看到了报道引洮工程的一系列专题,从1973年国务院批准引洮工程开始,到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12次的上报请求,再到1992年,引洮工程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中部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直到2006年,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开工。从此,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水之梦,终于扬帆起航。从那时候起,引洮工程让以记者为代表的天水人民看到了希望。

终于,当记者一行踏上了引洮工程的路线,从定西人民喝上干净水的幸福,到天水沿线的建设,这个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追水梦终于从梦想开始成为现实。那个挑水挑了几个世纪的扁担、那条在水井和窖里上下求索的水绳,终于可以安放在记忆的深处,成为历史的典藏。

清凌凌的洮河水一路从九甸峡流到定西,即将流向天水,这水是时间与时间的组合,是汗水与汗水的叠加,是期盼与期盼的延伸。一路的采访,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是一项梦圆工程、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感受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更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集中办大事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保障引洮供水的智慧和能力;看到了几百万群众的渴盼。让我们不由为决策者的伟大决定而鼓掌,为建设者的辛苦付出而致敬,为群众的热烈期盼而感动。

引洮入天,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天水日报新闻周刊采访组)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