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天水  >  麦积区

生在红旗下 长在新社会

 2019/02/14/ 15:27 来源:天天天水网

    生在红旗下 长在新社会

    □实习生 县智博

    1952年出生在麦积区赵崖村的尚福俊,有兄弟姐妹五个,他是成长在新中国的一代人,也是经历了新中国重大改革转折点的一代人。

    尚福俊刚上学就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成天饿得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时候能吃上饭。上初中的时候,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开始推行上山下乡政策,他因为本身就在农村,所以1968年毕业之后就直接回乡了。当时还有个说法叫“老三届”,指的就是1966、67、68年毕业的学生。他记得当时毛泽东主席说过,要支持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知识青年要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当时的人思想很单纯,脑子里的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脑子里的主义就是马列主义,党的旗帜,党的指挥枪打到哪儿,我们就干到哪儿。”尚福俊说:“我记得当时正好赶上制度改革,初中改为两年制,高中也改为两年制,我们这一届学生正好没地方去了,高中不收,初中又在往上推人,我们卡在中间,上下为难,所以就直接投入广大的为人民建设中去了。”

    和尚福俊同时期的同学也被分配在了需要的各个地方,吃供应粮的被分配到窑街煤矿,才十五六岁大的孩子每天在煤矿上拉煤、装卸煤,煤矿工作很危险,经常会有事故发生;有的被分配到白龙江林业局,一穷二白,房子要自己盖,路要自己修。尚福俊作为回乡青年,直接在赵崖农村当起了农民,在农业社分配下干活。他拉过很重的架子车,也在砖瓦厂背过砖头,当时还是集体时代,每天干活挣的是工分,他说一个强壮劳动力每天也就10工分左右,大约折合人民币下来就5.6毛钱。

    尚福俊至今还记得,每年春季,生产队队长就和社员代表进行协商,统一安排工作,把每块地的用途都分配好,哪一片种玉米,哪一片种小麦,哪一片种高粱等。尚富俊当时的工分要供给一家几口人的口粮,所以要更努力地劳动,多挣工分。当时的分配制度是不干就没有工分,粮食成熟之后要先上交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才按照工分多少多劳多得,进行分配。“分配起来可复杂了,我觉得当时农业社的会计是很厉害的,要把那么多工分换算的分毫不差,每天工分都记录在账本上,我记得有一次年底我帮会计一起计算,真的费了好些功夫。当时发不够粮食是常有的事,粮食不够就瓜菜代替,你可能想不到,干苜蓿和榆树叶磨成面都吃,实在是困难。”尚富俊说,“当时很多人都分配不到粮食,叫‘透支户’,就是工分年底不够,辛苦干了一年年底还要交钱抵扣工分才能换取粮食。但是物资也匮乏,有钱也买不到需要的东西。不像现在生活好了,想要什么,花钱就能买到。我一直教育我的儿子孙子不要浪费粮食,买东西够吃就好,不要过度消费。”

    集体主义持续到改革开放,开始转变成包产到户,尚富俊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土地,为了获得更多的口粮,尚富俊更加努力地工作,也因为这种高强度的劳作,导致他年老之后身体一直欠佳。

    尚富俊说:“我其实算得上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代人,经历过困难时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也经历过大集体,现在的生活在当时是不敢想的……”他由衷地感恩新中国和共产党,因为现在这个美好生活,是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奋勇向前不断打拼出来的。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